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生產力成本上升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新興行業熱點,也成為各地招商的目標。
為了應對人員流動、工資、職業安全等因素帶來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問題,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經濟性很明顯。當前中德關系處于蜜月期,高層領導對德國工業4.0戰略倍加推崇,也成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強力助推劑。
基于中國龐大的工業經濟規模,按照15%的復合增長率來預測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與集成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0年,包括工業機器人零部件、本體、系統集成與服務在內的整個產業規模將超過1100億元。
由于國內自主機器人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ABB、庫卡、安川電機、發那科、那智等外資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自然成為招商的重點對象。據悉,在廣東,就有廣州、珠海等多個城市爭搶ABB。最終,ABB華南機器人研發和生產基地確定落子珠海。對于本身并無多少機器人產業基礎的珠海而言,大項目的落地是促其快速進入工業機器人行業的靈丹妙藥,產業規模有望快速提升。但是,又有多少個地方政府有足夠的資本和機會得以靠這副解藥來滿足其快速做強產業的雄心壯志呢?
招商不是唯一的路徑,也不應該成為唯一的路徑。結合行業特色培育本地的機器人集成應用企業,才是發展的長久之道。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前提:工業機器人產品無法單獨使用,必須由系統集成企業,結合企業的生產工藝進行開發后應用在相應的生產環節上。由于認識上容易產生偏差,因此,在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問題上,大部分地方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工業機器人上,而市場規模更大的、更有利于發揮國內企業優勢的、與機器人的行業應用結合更為緊密的工業機器人集成企業卻常常被忽視了。事實上,無論從規模、競爭還是從發展活力看,各地都需要加倍重視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