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中國自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大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表示,工信部將加大對機器人企業研發與產業化的資金投入,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這是記者從此間舉行的2014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上獲悉的。
2014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暨首屆中國(廣州)工業機器人峰會于12月18日至19日在廣州舉行。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在致辭中指出,智能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成為世界各國產業競爭的焦點。本次大會為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作為機器人制造企業產需對接平臺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在致辭中說,在廣州舉辦這次大會,搭建一個產業的交流平臺,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用各方面的對接、交流,探索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推動機器人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2013年,我國新增工業機器人數量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首次超過日本。毛偉明說,由于我國機器人技術產業在關鍵零部件技術等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異,要跟上全球新一輪科學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必須加快推進,力爭在若干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2014年年初,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工業機器人產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
毛偉明說,目前,工信部正在組織制定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產業發展。下一步,將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對機器人企業研發與產業化的資金投入,通過關鍵技術和重要環節,通過培育機器人示范基地,推進機器人的應用示范,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以及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和應用產業聯盟共同主辦,以“人工智能引領工業革命,深度融合開啟中國智造”為主題,剖析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導向、工業機器人為中國制造業帶來的機遇,并與企業面對面探討智能制造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