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媲美傳統燃料不是夢

時間:2014-12-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由于太陽能、風能發電具有間歇性的特點,往往要和化石燃料發電相結合,因此在計算成本時,這些“隱性”成本都應該計入其中。“當然,采用傳統燃料發電容易產生污染,比如增加碳排放等,未來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和成本增加問題。

一直以來,可再生能源電力飽受詬病的一條就是價格太高。長期以來,業內一直希望能將太陽能、風能發電的成本降至和煤炭、天然氣之類的傳統發電燃料相當。如今,這一夢想在美國或許即將成真。

近日,《紐約時報》撰文指出,過去5年間,美國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已經出現大幅下降,在某些區域市場甚至已經低于燃煤或天然氣發電。此前,業內一直將太陽能、風能電價較為合理歸功為其享受的高額補貼。有電力企業高管表示,今年以來,這種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趨勢還在加速。

投資銀行Lazard的一項研究表明,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如今已經降至5.6美分/千瓦時,風電成本則更是低至1.4美分/千瓦時。相比之下,天然氣發電成本最低也要6.1美分/千瓦時,煤電則更高,為6.6美分/千瓦時。該投行自2008年以來就在研究比較各類發電模式的經濟性。

“顯然,相比5年前,太陽能、風能發電的成本都在下降。”Lazard董事總經理喬納森·米爾說。Lazard的分析還顯示,即使沒有補貼,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最低也可達到7.2美分/千瓦時左右,風電則為3.7美分/千瓦時。

另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的統計,大型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長期合同電價,相比2008年,已經下降了70%以上,這一改變在西南地區尤為明顯。與此同時,標準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項目的前期安裝成本,平均也比2009年下降超過1/3。去年,小型商用及居民用太陽能項目的發電成本,也比2012年下降了12%到15%不等。

風電的情況與太陽能類似。據美國風能協會產業數據分析經理艾米麗·威廉姆斯表示,近年來風電成本下降超過一半。2013年,電企與供電商簽訂了“數量相當可觀的購電合同,價格全部達到歷史低點”。這在風力充足的美國內陸地區尤為普遍。據威廉姆斯稱,在北達科他州到德克薩斯州的一片區域內,電企根據長期合同平均可以2.1美分/千瓦時的價格購入風電,這相比5年前大約下降了5美分/千瓦時。“在某些區域,已經有風電項目的發電成本低于現有的傳統發電了。”威廉姆斯說。

目前,美國有不少電力企業已經同太陽能、風能場簽訂所謂的“電力購買協議”,以低于天然氣發電的價格購買太陽能、風能電力。

據了解,在風力強勁和日照充足的美國大平原區域及西南部地區,這一現象尤為普遍。今年春天,奧斯汀能源公司(AustinEnergy)在德克薩斯州就簽訂了一份購電協議,以5美分/千瓦時的價格從一個太陽能場購入電力,為期20年。今年9月,俄克拉何馬州的格蘭德河大壩管理局(GrandRiverDamAuthority)也確定了一份新的購電協議,將從一個新建的風電場購買電力,該電場預計將于明年完工。該管理局估算,這筆交易未來將為消費者總共節約大概5000萬美元的電費。

同樣位于俄克拉荷馬州的美國電力公司(AmericanElectricPower),則不提前簽訂合同,坐等價格進一步下降。該公司可再生能源經理杰伊·戈弗雷表示:“俄克拉荷馬州并不要求電企必須購買可再生能電力,我們之所以這么做,完全是因為其符合公司利益。風電現在簡直就像是在大減價。”

《紐約時報》指出,如今,太陽能和風能產業都在試圖通過采用新技術、加強融資、改變運營模式等方法進一步降低成本,當然,他們也沒放棄尋求政府的支持。比如,太陽能發電的聯邦稅收抵免,原定于2016年底下調為10%,但是目前該行業的相關人士正在四處奔走,希望將其調高到30%。風電行業也在做類似的努力。

不過,也有專家和行業人士警告,目前的低廉價格,并不意味著太陽能、風能發電場很快就能完全取代傳統發電場。

“太陽能、風能發電有一個問題,”奧斯汀能源公司能源市場運營和資源規劃副總裁哈利勒·沙拉比說,“那就是不能想用就用,有間歇性。這也是為什么許多電力企業仍然認為,聯合循環燃氣電廠更為可靠。”不過,他也承認,近年來,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下降幅度是驚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原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昂貴,但是現在,這已經不成問題了。”

另外,米爾也指出,由于太陽能、風能發電具有間歇性的特點,往往要和化石燃料發電相結合,因此在計算成本時,這些“隱性”成本都應該計入其中。“當然,采用傳統燃料發電容易產生污染,比如增加碳排放等,未來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和成本增加問題。這些都使得可再生能源發電更具市場競爭力。”米爾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