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爆發期要來了。”2010年,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忽然意識到這一點,該院中斷了20年的機器人研究隨即重新恢復。今年該院生產的機器人賣了1個億,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國內品牌中排名前三。
其主打產品是中端的搬運工業機器人,大部分銷售給珠三角制造業企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廣泛,甚至精細到給一個電熱水壺封邊,或是用機械手臂把零件從一臺沖壓機挪到下一臺。黃興有一個觀點:中國制造業只要有10%跟上“工業4.0”,80%普及“工業3.0”,10%補課跟上“工業2.0”,那么中國制造業未來仍能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現狀
工業機器人爆發期將至
2010年,廣東一家企業想在美國收購一家小廠,邀請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前去“掌眼”。黃興驚訝地發現,這個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小廠竟然有500臺機器人。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最遲5年,工業機器人爆發的時期要來了!”
回到國內,黃興迅速把院里中斷了20年的機器人研究恢復起來。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是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研究機構,目前轉制為企業并進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早在80年代就開始研究機器人,與當時歐美日機器人研究水平基本同步。可惜的是,90年代國家科研院所改制,機器人研究隨之中斷。國內持續研究機器人的只有沈陽新松等幾個機構,中國機器人核心研發也因此落后了美歐日20年。
黃興把院里有關機器人的歷史研究找來,同時組建了研究團隊,后來又收購了一家東莞的民營機器人企業。今年該院生產的機器人賣了1個億,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國內品牌中排名前三。
在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里擺著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從最簡單的二軸機器人,到中端三軸四軸機器人,再到汽車自動化生產線上廣泛應用的六軸機器人。它們的核心部件,包括驅動系統、減速器、伺服控制系統等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工作人員向南方日報記者展示了兩臺“廣研”牌工業機器人:正在實驗階段的一臺直角坐標機器人通過兩個簡單的動作給電熱水壺封邊。工作人員介紹說:“手工給電熱水壺封邊至少要30秒,而且封邊不均勻。機器人封邊精確,只需要10秒。”
在一組沖壓機器人生產線上,機器人手臂將一臺沖壓機上的零件挪到下一個環節的沖壓機上。以往這種簡單機械的動作需要人手工完成,而且在取件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東莞一家企業就曾發生員工搬取沖壓機上的零件時手掌被壓斷的意外,而用機器人來完成這個動作,既能節省人力成本又不用擔心發生意外。
像這樣簡單的三軸、四軸機器人售價只要幾萬元,卻滿足了珠三角加工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需求。“中低端經濟型機器人在珠三角的市場非常大。國外進口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制造等‘高帥富’的工業,而珠三角很多陶瓷、燈飾、家電企業需要的主要是中端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