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外制造戰略日益明朗 我國如何應對

時間:2014-12-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基礎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無線通信的研發,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信息通信網絡、智能終端制造、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業應用軟件的開發運用等,為推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提供了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

隨著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趨勢不斷加強,智能制造發展不斷深入,美國和德國變革制造業的戰略構想日趨明朗。在這場新的產業革命中,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為此特邀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執行秘書長的焦緒錄為我們做出解答。

中美德模式對比

問:我們了解到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是在2014年8月12日于北京成立。之前,美國的AT&T、思科(Cisco)、通用電氣(GE)、IBM和英特爾(Intel)也宣布成立過工業互聯網聯盟。選擇現在去推進互聯網的工業應用的原因是什么?

焦緒錄:我們是從去年就開始籌備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了。互聯網應用范圍很廣,有農業的、醫療的、科技的、金融的,在工業、制造業方面的應用是全球的大趨勢,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基礎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無線通信的研發,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信息通信網絡、智能終端制造、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業應用軟件的開發運用等,為推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提供了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

在籌備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調研了解到,工業企業創新融合發展需求強烈,一些工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已經在融合發展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互聯網工業應用是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我們積極籌建工業應用委員會原因。

試水消費領域

問:中國互聯網工業應用、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的差別在哪兒?

焦緒錄:從理念上來看,美國和德國提出概念比較早。三者的核心都是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同時,最終目標都是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提高生產效率。差別在于,德國的“工業4.0”更傾向于工業生產鏈條的實時監控和協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環節更加廣泛。從GE公布的應用范例來看,其除了涉及生產環節外,還有產品制造業的服務。

例如在航空領域,美國通用在提供設備的同時,還提供信息服務。美國更講究數據和資源網絡,強調要將設備、人力都通過網絡連接起來,要有智能的設備、智能的網絡、智能的系統循環。

中國的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是從企業銷售、交易服務向研發設計、產品生產、裝備制造、能源供給全面滲透,通過眾包、規模定制、工業云、O2O等新模式在制造業中快速傳播。

問:從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設立在中國互聯網協會下來看,就與美國和德國是由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種老牌工業企業領銜有著明顯的差異。造成這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焦緒錄:中國的工業發展目前已經到了一個攻堅期。這與美國、德國的工業發展有很大差別。中國的工業巨頭相對比較少。從產業結構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階段性差異。美國、歐洲甚至包括日本,服務業占到國民經濟的80%,中國還只有1/3,剛剛超過第二產業。

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業務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工業企業對融合創新的認識需要進一步強化。

但互聯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從全球來看,中國的互聯網應用走在了前面,這種意識和全球的風潮一致。所以我們在推進互聯網工業應用時,是從互聯網企業向工業企業滲透和推進,促進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共贏。

誰來呼吁互聯網和工業的融合并不重要,這是不同國情決定的不同結果。中國的信息技術和IT技術基本上與全球同步發展,一些中國企業的創新是不容忽視的。在互聯網業務領域,中國企業很有競爭力,但在工業領域,起步晚了。

目前,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更多地聚焦在家電領域,這個領域與消費者密切相關,創新需求走得更靠前,在創新模式上也有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從認知上這部分屬于消費互聯網。

例如,海爾已經開放研發設計環節,推出全球開放的研發平臺。這個平臺目前已經運營2年,吸收12萬人的需求和創意。美的也專門設立研究院從事智能化研究,把外觀、用戶交互等內容用開放的形式來操作。

未來的產業肯定不僅僅局限于此,將在制造業領域不斷擴大,并且用更加開放的方式去形成產業鏈。這需要發展的契機,與產業環境、企業發展環境有關。我們有一個比較美好的愿景,希望10年內,工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有一個比較大的飛躍。

問:你提到了家電領域,那么中國別的制造領域在互聯網工業應用上處于什么樣的情況?

焦緒錄:在互聯網工業應用上,目前中國的確是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制造領域的企業比較領先,就像剛才提到的家電領域。還有,像汽車這種高檔的消費品,已經開始從滿足個人出行需求的基本要求,上升為滿足舒適度、交互性、便捷性、消費奢侈性等,而且相關應用已進入其生產環節。

在中國其他傳統的工業制造領域,開放的互聯網思維對企業的沖擊比較大。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有互聯網工業應用的產業環境,關鍵的問題是怎么具體地實現突破。

變革將無法預料

問:這樣的互聯網工業應用,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革命性和顛覆性的改變?

焦緒錄:互聯網是具有顛覆性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從人的需求出發。當互聯網應用深入生產,改變整個生產模式時,當未來的工業和制造業走上定制化生產道路時,很多具有階段性的產業和產品可能會被替代。這種變革具有革命性和顛覆性。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互聯網信息技術全方位的融合滲透場景。信息技術滲透、覆蓋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以及全壽命周期服務等全流程、全產業鏈集成應用。信息技術運用到節能降耗、品種質量、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裝備改善、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將全面提升要素水平。

信息技術應用從制造業向能源開發、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及物流、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擴展,為工業、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支持。在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初期,緊密結合信息技術從戰略規劃、技術路線、研發設計、工程建設到市場開拓,提升產業和企業發展水準。配合社保、教育、醫療、新農村建設、文化藝術、城市管理等社會管理各層面打造各類信息服務平臺,強力促進社會進步。

問:未來應該如何更深一步推進互聯網工業應用?

焦緒錄:我們在互聯網工業的應用上,需要有長期的、戰略性的謀劃。目前國家已經在做了,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相關專項計劃、推進兩化融合等。雖然在短期內,中國的人力資源有優勢,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戰略布局要提前考慮。在世界大格局中,中國在IT技術上有一些優勢競爭地位,這不能丟棄。

我們也要在觀念上做出一些轉變。原本在傳統工業領域,企業都有生存危機感,但是傳統的生產模式根深蒂固。怎么樣把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融入到傳統工業領域內,這是一個大轉變,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

生產模式的創新有可能會給產業帶來陣痛,在該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業態被淘汰。這種陣痛是中國工業在攻堅階段必須面臨的問題,不管互聯網滲不滲透,都有這樣一個特征,再加上新技術的沖擊,對產業產生疊加效應。

我們在工業方面現在面臨很多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應找到更好的出路,在轉型升級上實現突破。具體來說,要圍繞制造業的智能化,從單個設備的生產到生產工藝、生產方式都實現一些變革。

在未來的工業制造中,更加突出個性化、柔性化的特征。從制造環節、生產環節就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當制造業的生產力提高時,隨著智能機器的應用,隨著制造業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展,也會發生人員結構的轉移。

多方的協同也不能忘記。在未來的工作中,企業是主體,政府只是提供環境上的支持。從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來說,要秉承開放、創新、服務、合作的精神,搭建一個企業溝通協作的平臺。

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些企業會產生自發的、內生的需求,會去主動探索。至于具體怎么做,還要有一些實質性的想法。我們將邀請產業、企業一起參與,希望通過搭建的平臺,未來在推進典型應用方面進行共同探討,做推進方向的選擇和推進路徑的確定。

相關標準和規范也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我們在未來會重點推一些互聯網工業應用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夠形成示范,為國家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上找到可行的道路。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