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谷歌預計將在2017年年初發行兩款其自主研發的智能手表。在智能制造這條路上,谷歌并不打算就此止步,而是要“一路高歌”繼續走下去!
眾所周知,谷歌以往一直強調自己只是堅持做軟件而將擁有的Android系統向硬件企業免費授權,如今這樣做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背后的真正意圖?
推硬件產品與蘋果競爭
谷歌擁有極強的創新力,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科技企業之一,它加入硬件市場無疑將有助于Android系統在高端市場取得更優異的成績,這將給當前完全由蘋果占據優勢的高端市場帶來一些改變。
目前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唯一能與蘋果競爭的是三星,而三星主要是靠它在硬件方面的創新力與蘋果競爭,并未完全發揮谷歌在軟件方面的優勢。
谷歌推出Pixel智能手機的無疑是希望通過直接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將它在軟件方面擁有的優勢與硬件相結合打造一款可以與蘋果iPhone競爭的高端產品。
Android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大品牌三星至今無意推出采用Androidwear系統的智能手表,聯想和華為采用Androidwear系統推出的智能手表取得的成績又遠遠不如,面對Androidwear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當前的弱勢表現,谷歌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既是無奈也是必然。
但是谷歌擁有目前在移動市場占據絕對優勢的Android系統,由此獲得了壟斷性的權力,它正借助這種權力不斷加強對硬件廠商的壓榨,要求硬件廠商植入更多的谷歌應用,而相比起它獲得的巨額利潤,當前的絕大多數Android手機企業的利潤都非常低微,在它加入硬件市場后必將給這些硬件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新款智能手表“技壓群芳”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我們就第一次聽到了谷歌打算放棄Nexus推出全新品牌智能手表的消息,而現在隨著Pixel智能手機的亮相,谷歌自家智能手表的推出似乎成了定局。
從目前來看,大人所期待的是兩款谷歌智能手表,代號分別為Angelfish和Swordfish,這兩款智能手表都搭載了下一代AndroidWear2.0系統,并且采用了非常簡潔現代的極簡風格設計。
根據AndroidPolice曝光的關于谷歌智能手表的渲染圖來看,這兩款簡潔的智能手表很有可能就是Pixel未來的設計風格。
顯然,左側尺寸更大的就是代號為Angelfish的那一款,它擁有更大的顯示屏、物理按鈕,而另外一款Swordfish則相對較小,并且也沒有物理表冠按鈕設計。不過相比之下,Swordfish的設計風格也要更簡潔一些。不過AndroidPolice表示,谷歌的MODE模式AndroidWear將不會支持Angelfish。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谷歌的兩款智能手表采用了圓形表盤設計,但是并不像Moto360那樣有一個“輪胎屏”,沒有在底部出現黑色的空白區域。Moto360這樣的設計為摩托羅拉帶來了很大的爭議,雖然這個區域是為內部的設計和組件以及傳感器進行的妥協,但是從渲染圖上我們很高興的看到谷歌并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Daydream平臺VR鍵盤應用
目前VR體驗中,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輸入法問題,移動VR設備在使用“鍵盤”輸入時一般都需要通過控制頭部轉動長時間注視對應字母才能完成字符的輸入,這樣的方式無疑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和時間。
而谷歌則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其推出一款Daydream鍵盤應用,配合Daydream設備的交互手柄使用,鍵盤采用標準的QWERTY布局,數字鍵盤位于左側。Daydream平臺為移動VR的缺陷提供了不少解決方案,盡管該平臺還未流行起來,但其種種的人性化和標準化元素將會在移動VR中迅速蔓延開來。
在需要選擇字符時,用戶只需要轉動手柄就能控制指針滑動,選擇對應字母點擊即能完成輸入,使用上有點類似HTCVive的手柄“激光”選擇。
從介紹來看,這是目前為止移動VR體驗中一種不錯的鍵盤輸入方案,但這并非最好的解決方案,畢竟通過體感手機對單個字母選擇,其實類似于智能電視遙控器的虛擬觸控,這樣的方式對比方向鍵選擇式快很多,但并不是最高效率的方式。
更好的方法應該是采用類似于LeapMotion或者諾亦騰那種手勢捕捉技術,將手指動作記錄下來,通過“手指交互+虛擬鍵盤”的方式實現如現實版的“鍵盤輸入”方式,但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觸覺的反饋以提高真實效果。
目前的語音交互技術不斷進步,VR中的某些信息輸入采用語音交互方式也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相比目前的手柄輸入方式,其能大大提高輸入效率,另外就是使交互變得更加自然、便攜,同時通過語音也增加了VR體驗中的交互元素,使沉浸感加強。
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逐步推進,智能化轉型升級這場革命的號角越吹越響。從手機到手表,谷歌的智能化戰略布局也越來越全面化,毋庸置疑,谷歌的市場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在當下智能制造新時代,如果不緊跟時代潮流,不牢牢抓住“智能化”這個核心,那么任何制造業企業都將有可能被市場、被大眾、被時代拋棄。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柏銘科技、騰訊數碼、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