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顯示,不同設備發電小時數的差別非常大。”在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光伏產品質量座談會上,國家開發銀行新能源評審處處長譚再興表示:“這對金融機構的投資是比較大的威脅。”
融資難或將成為光伏發展目標最為重要的考量因素。按照國家能源局規劃,“十三五”期間,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至少達到1億千瓦,預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這意味著,在未來五年中國仍需新增容量7000萬千瓦,按每千瓦投資8000元計算,光伏產業資金需求高達5600億元,其中接近80%來自銀行貸款。
今年10月,招商銀行發布的《光伏發電行業信貸指導意見》顯示,銀行介入光伏行業已具有較大空間和前景,招商銀行目前也已經把“光伏電站行業”定為“適度進入類行業”。
盡管招商銀行開始松綁光伏信貸,但大多數銀行及保險等金融機構仍然持觀望態度。“金融機構對光伏產業看不清。”座談會上,太平洋財險副總經理蘇力軍說:“行業急需推出統一的標準,如組件衰減率。”
事實上,對光伏電站質量的擔憂不僅削弱銀行貸款的信心,還將影響光伏資產證券化、光伏電站發電量質押等多種已在國際市場十分成熟的金融運作手段。
然而,衡量光伏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即組件衰減率標準在中國仍處于缺失狀態,光伏制造商、發電商、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認證機構呼吁盡快制定統一的組件衰減率國家、行業標準。
光伏組件質量問題仍存
高衰減率組件等頻發的質量問題正在中國西部光伏電站蔓延。
第三方檢測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曾公開表示,在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GW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檢測發現,光伏組件主要存在熱斑、隱裂、功率衰減等問題。
根據檢測,新疆某8MW光伏電站,3178塊光伏組件中紅外成像抽檢2856塊,其中19%存在虛焊熱斑效應;青海某50MW光伏電站發現29%光伏組件出現明顯蠕蟲紋隱裂,甘肅某10MW光伏電站,抽檢發現高達58%的光伏組件出現功率明顯衰減。
業內分析表示,通常而言組件的光電轉化率年均衰減應該控制0.8%以內,然而前述光伏組件的表現已經遠遠超出了這一范圍。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關鍵設備的質量問題,如功率衰減比較嚴重。”
以組件產業鏈中關鍵材料之一背板為例,杜邦一項研究全球60余個光伏電站的大型光伏組件可靠性調研項目報告顯示,光伏背板戶外常見失效主要有五種,分別是開裂、外觀變黃、風沙磨損、熱斑熔化開裂燃燒、老化加速組件功率衰減。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曾在媒體上表示,銀行和投資者對光伏電站有顧慮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電站的質量,而這一點卻并沒有引起電站開發商的足夠重視。
阻礙投資收益及金融操作
座談會上,聯合光伏副總經理鄒德育表示:“上市公司需要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投資人的認可、銀行等方面的認可,才會得到相應的投資和融資。光伏電站是個重資產的項目,對于資金要求非常高,未來的投資和融資需求會更大。”
秦海巖表示:“現在借不到錢是最大的問題。金融機構光伏產品的質量、還款能力、收益水平都很關心。”鑒衡認證中心具有400多個光伏電站驗收經驗,遍布全國32個省市,這些電站涉及到52家組件商企業,300多個規格型號。
保險公司也想進入光伏保險領域,但對質量的擔憂延緩了這一進程。“25年的質量保險包括10年的質量保險和25年的功率衰減險,是行業目前急需的產品。但保險公司對光伏產業看不太清。”太平洋財險副總經理蘇力軍表示。
不僅僅是貸款和承保,在國際市場早已運作成熟的光伏資產證券化、光伏電站發電量質押等金融手段也難以順利開展。
光伏發電是相對成熟的技術,擁有可預測的能源產出和穩定的現金流,被國內的一些發電集團稱為曬著太陽的現金奶牛。在國外,光伏電站證券化之后,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金融產品,被眾多基金持有。
對于生命周期達到25年的光伏電站而言,組件質量會直接影響投資收益。如果組件壽命不達標,或者光電轉化率衰減過快,則一切的投資測算都是構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衰減率標準缺失
光伏組件衰減率是行業內公認最重要的質量標準,但目前仍處于缺失狀態。
秦海巖告知:“現有標準只能解決可靠性,不能解決衰減問題,亟需開發能進行加速老化實驗,并出臺相關標準。”
事實上,加速老化已成為其他行業通行的質量測試方法。
“目前我們要求在光伏并網發電的頭一年、五年、十年和二十五年的衰減要求為,第一年不超過2%,五年不超過5%,十年不超過10%,二十五年是不超過20%。”座談會上,中廣核應急中心邱經理表示。
然而目前國內尚未出臺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蘇力軍稱:“我們和客戶溝通中也有很多疑惑。同樣一個廠,找不同檢測機構檢測衰減,檢測結果卻不一樣,行業需要推出統一的標準和篩選方法。”
譚再興進一步建議,應結合組件的衰減率,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和權重,給光伏企業排出優劣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