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光伏技術路線之爭 再現高交會

時間:2014-11-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有業界人士認為,盡管光伏技術路線之爭紛紛擾擾,但歸根結底還是推動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在王俊娟看來,不管是采用晶硅技術還是薄膜技術的光伏企業,共同的競爭對手是傳統能源企業,應該共同向傳統能源企業搶市場。“將來,能源將直接從太陽光中獲取,就像葉綠素吸收太陽光一樣,那時候就是光伏企業的偉大勝利。”

技術路線之爭總伴隨著科技企業發展,光伏產業也不例外。此前,協鑫與漢能已就晶硅薄膜兩種技術路線各自優劣爭得面紅耳赤。此次高交會場上,漢能又與一家晶硅技術光伏企業狹路相逢,再度引發光伏技術路線之爭。

在日前舉行的高交會論壇上,廣東漢能新能源發電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俊娟與深圳一家光伏企業同臺對話,同樣被問及“光伏技術哪家強”的問題。王俊娟表示,按照光伏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盡管晶硅技術占主流地位,但薄膜技術仍有用武之地,在某些特定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在市場上也有一席之地,業界不該一刀切斷言那種技術更強。

不過,與王俊娟對陣的深圳豐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俊朝有著不同的觀點,他斷言:“十年之內,晶硅技術仍然占主流地位。”他認為,晶硅技術在光伏產業應用已經很成熟,產業化程度高,而薄膜技術才剛剛起步,在轉化率上與晶硅技術相比還有一點距離。

“但這不意味著薄膜技術就一定會被淘汰,難道因為我們開通了高鐵就不需要飛機航班了嗎?”王俊朝并不完全否定薄膜技術地位,“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在地價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能適用于各種樓宇建筑的薄膜技術優勢就顯現出來,但在廣袤的戈壁沙漠地區,晶硅技術優勢更明顯。”

王俊娟也承認,目前薄膜技術的光伏產品市場占有率相對偏低。她呼吁政府、科研機構應該向薄膜技術有所傾斜。

實際上,光伏產業關于薄膜晶硅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此前,保利協鑫和英利集團兩位高管在2014光伏領袖峰會上力撐晶硅技術,直指薄膜路線薄弱之處。隨后不久,以薄膜技術路線為代表的漢能集團,就有員工發表致保利協鑫董事長朱共山的公開信,譴責該公司不該在公開場合貶低競爭對手,更不應該否定不同技術路線。

而即便在晶硅路線陣營中,也有多晶硅和單晶硅兩條技術路線的爭論。多晶光伏借助成本優勢,在過去幾年中,逐漸發展成為國內光伏應用的主流。但近年來,行業對于單晶產業鏈的投資熱情也逐漸升溫。例如,單晶硅片龍頭隆基股份[1.52%資金研報]近期定增19.6億元加碼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傳統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早前也公開稱,將會上馬單晶硅廠,加強公司在單晶硅領域的能力。

多晶硅廠商一直致力于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不斷改善晶硅制造技術,使得多晶電池效率達到18%左右。隆基股份董事長李振國認為,多晶硅電池目前的轉換率已經接近實驗室水平。“多晶硅繼續做到18.5%已經是極其困難,但對單晶硅來講,轉化率向上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有數據顯示,目前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9%~20%,高效單晶硅(HIT)可達到23%~24%,而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17%~18%。

有業界人士認為,盡管光伏技術路線之爭紛紛擾擾,但歸根結底還是推動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在王俊娟看來,不管是采用晶硅技術還是薄膜技術的光伏企業,共同的競爭對手是傳統能源企業,應該共同向傳統能源企業搶市場。“將來,能源將直接從太陽光中獲取,就像葉綠素吸收太陽光一樣,那時候就是光伏企業的偉大勝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