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期間,有一種關注叫“APEC藍”;還有一種關注,來自能源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演講中,以及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開幕辭里,兩次提及“能源革命”——并將其與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并列為新一輪全球性的“革命”。
這是習近平首次在如此重要的場合提到“能源革命”,也是在今年6月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正式提出能源革命以來,再一次著重提及“革命”一詞,此前,官方的用詞主要有“改革”、“變革”和“革新”等。
值得注意的是,與習近平在APEC上提出“能源革命”幾乎同一時間,兩份含量極重的中國能源“戰略目標”也隨即發布,這釋放出強烈的能源變局信號,也意味著中國會從諸多方面去實踐這場“能源革命”。
“革命”的提出
本次APEC期間,習近平在正式場合兩次提及“能源革命”,一次是11月9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一次是在11月11日的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開幕辭中。
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表示,“今天的亞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亞太經濟體相互聯系日益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顯。”
在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開幕辭中,習近平表示,“我們要推動科技創新,帶動能源革命、消費革命,推動亞太地區在全球率先實現新技術革命。”
再來對比一下今年6月份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要研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并提出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
如此來看,其實習近平對于中國能源的發展前景已經闡述得比較清晰,通過科技創新帶動能源領域的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四個方面的“革命”。
對此,習近平的要求是:能源消費革命主要是要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能源供給革命就是要建立多元供應體系,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能源技術革命就是要帶動產業升級,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能源體制革命就是要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此外還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在能源革命四大領域里,能源體制革命是核心,也是衡量能源革命能否成功的標志。”在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林伯強看來,體制革命之所以是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因為體制革命對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既有支持、也有制約作用,“能源體制革命主要包括能源價格機制改革,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構建有利于競爭的市場體系,同時轉變政府對能源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制體系,能源體制最需要革命的是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行業準入和行業結構、政府調控和監管三個方面。”
變局進行時
與習近平在APEC上提出“能源革命”幾乎同一時間,兩份含量極重的中國能源“戰略目標”發布。
其中之一來自國家能源局。11月9日,國家能源局在APEC新聞中心召開的發布會上,特別闡述了為實現下一步的“能源革命”,所擬定的相關能源戰略和目標。具體是,到2020年中國將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煤電消費比重降到62%以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其中爭取到2020年建成2億千瓦風電裝機和1億千瓦光伏裝機。而目前,中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65.7%,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9.8%。
另一個則來自更高層。11月12日,中美發布“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的聯合聲明”,宣布了中國在2020年之后的氣候變化行動。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將于2030年左右到來,并提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20年的15%提升到2030年20%左右。
一個是2020年的目標,一個是2030年的目標,中國能源消費未來近二十年的發展有了具象的量化目標。
“根據當前國家已經擬定完成的能源規劃,中國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目標是11.4%,到2020年是15%左右,疊加此次聲明目標,可以說國家短期、中期、長期的能源消費清潔化目標越發清晰。”中信證券一位電力行業分析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該分析師同時表示,從完成承諾目標角度出發,“水電資源的開發力度到2030年已達極限,核電年增7.2GW也達到較高的水平,因此只有資源稟賦尚有較大空間、安全性較有保障的風電和太陽能可以有效彌補這個缺口,因此如果適當調整2020-2030年的風電、光伏裝機增速至風光電年均都新增25GW,則缺口降為零,2030年的減排目標基本實現。”
不管是煤炭消費比重的下降,還是新興能源的替代性增長,新目標的形成都預示著中國能源變局的到來。至少從能源消費這個端口上,能源革命已在路上。
與此同時,在能源供給端,中國也正在積極尋求參與全球化的能源革命浪潮。此次APEC會議上,對于習近平提出的“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合作成果也是頗豐。
根據統計梳理,APEC期間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和巴基斯坦簽署了合作協議,與蒙古、泰國、文萊、巴布亞新幾內亞、塔吉克斯坦、智利、印尼等國會談并表示加強能源合作。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1月9日習近平會見普京時一致認為,雙方要如期推進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盡快啟動西線天然氣項目,積極商談油田大項目合作,探討核電、水電合作新項目。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包括《關于通過中俄西線管道自俄羅斯聯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供應天然氣領域合作的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關于經中俄西線自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等,這意味著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對于供求形勢依然偏緊的中國天然氣市場,該協議的簽訂將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中國能源長期穩定供應提供保障,并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多元化能源通道。
而這,也是對中國能源革命的一部分,即習近平提出的“建立多元供應體系,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進行能源革命的一種詮釋和最新一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