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進入加速發展期。17日,在第16屆高交會上,中國工程院舉辦的“2014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論壇”隆重舉行,會上發布了由院士領銜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最新研究成果。從當前情形來看,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產業規模不斷提升,2013年重點行業主營收入規模達到16.7萬億元,占工業總體比重的16.3%不過,盡管新興產業近年來表現良好,但仍面臨著機制體制、產品市場推廣、資金缺乏等難題,急需在政策、金融和稅收等方面給新興產業的企業解困。會上,中國工程院制定的《2015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白皮書》也正式發布。
圖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項目組組長鄔賀銓發表演講。
成果
社會資本追逐新興產業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持續下降,發展步入“新常態”。根據官方部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重點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從當前情形來看,這七大領域發展態勢良好,呈現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2011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主營收入為12.4萬億元,占工業總體比重為14.8%;2012年為14.5萬億元,占15.8%;2013年16.7萬億元,占16.3%.“新興產業重點行業主營收入占工業總體的比重近年來持續上升。”國家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杜平說。
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利潤率高于上市公司總體利潤率的態勢也在持續。新興產業也成為社會資本追逐的熱點,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總體市值比重從2009年的10.6%上升到20.7%.各個重點產業領域發展成績也非常突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起步,2014年實現爆炸式增長,1月—9月累計生產38522輛,累計銷售38163輛,同比增長2.9倍、2.8倍。機器人產業也持續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位,全國36個城市將機器人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發展對象。
此外,新興產業還帶動了經濟轉型升級,也引領了投資結構轉型。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在我國A股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以民營企業為主,占比達到63.3%.
問題
創新產品市場推廣難
盡管新興產業近年來表現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問題。杜平認為,問題首先表現在傳統的體制機制難以突破。“比如三網融合進展始終較慢,醫藥審批方面,創新型產品注冊周期過長,國家醫保目錄和地方采購目錄調整時間長。在低空空域管制上,開放程度不夠等等,這些傳統的體制機制問題阻礙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其次是資本市場的支撐力度不足,新興企業融資難?,F有融資渠道普遍難以滿足新興企業融資需求。新興產業企業發展潛力大但是當前盈利水平低,也很難上市。
再次是創新產品市場推廣難。杜平說,自主創新產品難以被市場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標準規范缺失,一些產品很難產業化。
對此,杜平提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一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新興產業發展活力,“建立完善的三網融合協調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分布式能源推廣應用、推進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審批等環節的機制改革等等”。二是積極培育市場,實施重大創新發展工程,破解技術瓶頸和市場瓶頸。三是完善落實金融支持政策,“繼續實施新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推動金融創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有哪些導向?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柳卸林表示,政策制定的集成化趨勢需要改變以往孤立的單一政策制定,強調各項政策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合作,還要強調市場導向與需求導向的作用,避免政府過度干預形成低效供給。此外,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