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利用6年時間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消息一經公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業內人士分析稱,光伏扶貧一方面拓展和刺激了光伏市場,另一方面對于扶貧和振興農村地區經濟有良好推動作用。目前,雖然山東沒有被列入首批光伏扶貧試點省份,但近年來,我省已有多處光伏與農業結合試點建成。隨著光伏向農村地區發展深入,如何將光伏與農業結合,并實現效益的最優化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農業扶貧項目試水
光伏與農業結合在山東省已有諸多試點。今年3月,由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承建的濟南首家光伏農業大棚示范項目落戶長清現代農業園區,其作為山東省現代農業的試點項目,也是濟南市太陽能與農業大棚相結合的示范項目。該電站分為屋頂電站、溫室大棚光伏電站和地面式電站三部分,項目裝機總容量78.4KW,年發電量12萬度,全部并網發電。
據媒體報道,壽光、高密、青島即墨等地都先后建立光伏大棚試點,實現了棚下種菜,棚上建立光伏電站的雙重利用。今年2月16日,山東光伏食用菌扶貧縣建設研討論證會在青島即墨召開。相關負責人表示,其討論的重點是將食用菌和光伏項目結合,幫助當地農民增收,整體規劃利用8—10年在全國打造100個“光伏食用菌村”項目。
越來越多農業與光伏“合體”項目誕生,得益于農村地區較城市來說具有更多空間上的優勢。業內人士分析稱,農村地區戶用屋頂產權清晰,也有理想的戶用分布式屋頂資源。此外,由于很農村多地區處于電網末端,電力供應能力不足,一些地區為了保障城市電力供應,也存在斷電、限電問題。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對于擁有屋頂資源、空閑土地的貧困地區農民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用電問題,還可實現收入增加。
山東未列入首批試點
今年,繼國家下發《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后,兩部委近日還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光伏扶貧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指出,為全面落實國務院光伏產業和扶貧開發政策,決定在河北、山西、安徽、甘肅、寧夏、青海六省區,利用未來6年時間實施光伏扶貧試點工作。
重點開展的模式扶貧有兩種:一是在片區縣和貧困縣幫助已經建檔貧困戶在其屋頂或院內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使貧困戶每年獲得穩定收入,二是支持片區縣和貧困縣因地制宜開發光伏農業扶貧,利用平困地區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實施農業等建設光伏電站,通過土地租金或直接就業直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目前,山東未列入試點之內。但從近年來山東省已出臺的光伏細則來看,將光伏與農村建設結合已是光伏行業發展趨勢之一。今年9月29日,山東省政府出臺的《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3〕24號文件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努力拓展在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將光伏發電納入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結合新農村建設,在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舊村改造等工程中規劃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實現電能就地消納,改善農村供電狀況和用電水平。
從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來看,國家層面上對于農村扶貧的投入也呈增長之勢。2012年,中央財政用于農村貧困地區使貧困農民直接受益的綜合扶貧投入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2011年中央財政綜合扶貧投入約2272億元,2010年約1618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稱,短短三年的財政撥款已翻了一番。只是光伏扶貧補貼資金會從千億體量的資金中占到多少,還有待政策進一步明朗。
光伏與農業結合需降低建造成本
對光伏惠農,許多業內人士持積極態度。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營銷部總經理劉喆表示,光伏向農村地區發展是大勢所趨,因為那里有更多的屋頂,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目前光伏項目走向農村,光伏設備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后,建造成本也隨之上升。
劉喆介紹,光伏企業的優勢是建造光伏項目,但將光伏項目與農業結合,例如在大棚上建光伏設備,就需要有養殖、種植等農業知識的專家給予支持。建造方案調整后,建造成本也隨之上升。從盈利角度來看,如果項目投向市場,投資者則需要考慮在光伏大棚下的種植業或者畜牧業帶來的盈利加上光伏項目帶來的發電收益是否能彌補建設項目所花費的投資。
目前,大家認為這類型的項目多是概念上的,項目規模一般不大。對于投資者來說,光伏項目大多需要一次性投資,后續再收回成本。然而目前受限于技術等原因,建造農業類的光伏項目較城市屋頂上的光伏項目成本更高,加之回收過程需要八至九年,這讓很多投資者可能望而卻步。
光伏是一項政策性的事業,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推進光伏項目與農村建設相結合,政府的推動至關重要。一方面,企業希望政府多出資興建農村地區的光伏項目。另一方面,政府能給予更多政策上的優惠。目前光伏建設企業只能享受單方面的扶持政策,如果能同時享受光伏電價補貼和新農村建設的雙向補貼資金,就會有更多企業有積極性投向農村地區的光伏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