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光伏產業不景氣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依靠電價低等獨特優勢,迎來中環、晶環、神舟硅業、晟納吉、華夏聚光、山路集團等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扎堆兒”,當地政府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內蒙古最大光伏產業集群。
目前,呼和浩特市光伏產業園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已經引進6家光伏生產企業、3家光伏電站投資企業,形成了年產多晶硅5000噸,年產單晶硅晶體晶片1萬噸,年產電池組件100兆瓦,年產石英坩堝3.6萬只的規模。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金橋開發區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的重點光伏產業園,擬按照“規模化”和“集團化”的發展思路重新規劃10平方公里的光伏產業園作為發展基地,按照“硅料-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的產品升級路徑延伸產業鏈,最終建成內蒙古最大的光伏產業集群和全國主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
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玉茂認為,從產業趨勢發展來講,把整個上下游作為一個產業鏈集中在一個地區發展,包括配套企業,發揮集聚化效應,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此前,內蒙古自治區在“8337”發展思路中明確提出: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