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的2.2萬臺銷量,到2013年的3.6萬臺,短短3年時間,我國從全球第四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
在我國人口紅利減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機器人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戰略發展的黃金期。
機器人春天時代來臨
近一兩年來,我國人力成本逐步抬升、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下降,以及新興經濟體間競爭加劇、歐美發達國家重新重視制造業等復雜局面,正倒逼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國機器人市場應需而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36860臺,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其中自主品牌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達到1/4。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未來仍將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過40萬臺。
從應用類型來看,2013年,搬運機器人超過焊接機器人成為國內銷量最多的工業機器人,其銷量達到14475臺;排在第二位的是焊接機器人,年銷量為13028臺;裝配機器人和潔凈機器人也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從市場銷量的增長速度看,2013年國外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較上年增長近18.6%,國產機器人銷量實際增長約3倍,綜合看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比上年增長41%。
可以說,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IDC機構預測,未來1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主要目標。而機器人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可以彌補我國人口紅利下降帶來的缺口,同時也孕育著中國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希望。
多家公司享高增長盛宴
今后,我國制造業仍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勞動力結構短缺等諸多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大量工業機器人,這為機器人市場帶來廣闊的前景。
2013年年底,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進行了戰略層面的規劃指導。該文件已明確加大對于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這將極大地推動國產機器人產業爆發式發展。最近,工信部表示擬進一步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時下,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延伸,核心部件國產化進步顯著,行業處于爆發式增長期。同時,看好智能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潛力。擁有資金、技術優勢的工業和服務機器人企業將持續成長,重點看好巨星科技、華中數控、上海機電、機器人、博實股份等個股。
不過,國信證券分析師朱海濤冷靜地指出,為了增加市值與財政支持,許多上市公司紛紛進入機器人行業,但“80%是造概念”。這值得投資者加以區分注意,取精去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