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前,家住廬江縣白湖鎮裴崗社區柳屋村民組的貧困戶楊克東一不小心拿了個“第一”。2013年作為合肥市首批光伏下鄉扶貧試點戶,當地政府扶貧辦在他家的屋頂上鋪上了太陽能電池板,免費為他建起了屋頂光伏電站,他也由此成為廬江全縣家庭住宅光伏屋頂發電第一人。
轉眼間,這個家庭“小電站”已并網發電已近一年,而實際運行狀況又如何?9月23日,筆者跟隨廬江縣供電公司員工來到了楊克東家。
當筆者一行來到楊克東家時,只有楊克東老伴在家,而他本人則在過年后就外出打工了。
據了解,像她家用的3千瓦的光伏電站,市場上安裝投資大概在3萬元左右。而對于貧困戶楊克東家則不用掏一分錢,全由合肥市扶貧辦出資建設。
當筆者問及她家一個月能發多少電時,楊大媽笑著說:“這個我不清楚,我老頭子知道。反正沒想到用電還能掙錢,而且每個月都有電費錢打到存折上,現在已經有了一千多元錢了,而且隨用隨取。”
檢查維護好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后,筆者跟著供電公司員工來到光伏并網柜處,看到柜內的電表指數已有1973度電量了。據供電公司員工介紹,這1973度電是屋頂光伏電站并網所發的全部電量,時間周期有9個月,平均下來每天發電大概在7、8度電左右,這其中包括天氣不好的陰雨天氣。
通過了解,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楊大媽平常只有一人在家,家中除一些常用的家用電器外,沒有其他大功率電器。按平均一個月用電30度計算,9個月用電近300度,依據1到9月份的光伏發電量計算,這樣下來,她創收約1500元左右。
“楊大媽,平時還需要哪些維護呀?”筆者繼續向楊大媽問道。“沒有什么維護的,從安裝到現在,太陽能電站一直挺好的,而且還有供電公司的人定期來檢查維護。我家主要是離公路近,灰塵較多,平時除了擦擦電池板沒什么可做的。”楊大娘回答道。“雖說老伴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可現在我在家看門也能賺錢。雖然錢不多,但也能貼補家用呀。”說著說著,楊大娘自己也笑了。
筆者隨后從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合肥市大力建設“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全力推廣光伏應用。2013年,合肥開全國先河,開始實施光伏下鄉扶貧工程,目前已有100戶農村貧困戶家庭率先享受了家庭光伏電站帶來的收益。今年,繼續實施“光伏下鄉”扶貧工程,預計10月底前又有200戶貧困家庭光伏電站可全部建成并網。根據合肥市實施的光伏下鄉“百村推進、千戶扶貧、萬家屋頂和萬畝基地”四大工程建設,計劃到2018年,將建成100個農村光伏應用示范社區、1000個農村光伏扶貧家庭、1萬個農村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1萬畝光伏設施農業(漁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