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西藏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時間:2014-10-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西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把握機遇,扎實工作,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那么西藏的太陽能產業一定會取得大發展,為地方的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西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氣潔凈,空氣干燥,緯度又低,所以太陽總輻射量大,西藏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能是西藏新能源利用最理想、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徑,也是實現西藏能源利用結構調整的有力推手。

現狀與問題

西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氣潔凈,空氣干燥,緯度又低,所以太陽總輻射量大,西藏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年輻射量達到6000~8000兆焦爾/平方米,呈自東向西遞增型式分布,年變化呈峰型分布,直接輻射占總輻射比例全年為56%~78%,夏季可達71%~78%,太陽能資源極其豐富。從其優越的自然條件來看,太陽能是西藏新能源利用最理想、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徑,也是實現西藏能源利用結構調整的有力推手。同時,太陽能具有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污染、制約少、故障率低、維護簡便等優點,在西藏廣袤嚴寒、地形多樣和居住分散的現實條件下,有著非常獨特的作用。

目前,西藏太陽能利用(光伏為主,光熱為輔)中存在著政府行為強,市場培育不足、能源管理滯后、運行機制缺乏活力等問題。具體表現為:太陽能利用的成本相對較高,項目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資(或援藏)興建,市場化程度低;太陽能戶用電源主要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相關服務與維修得不到及時有效保障,運行管理和維修維護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制約了太陽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牽制了西藏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步伐。

建言與獻策

雖然西藏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太陽能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推廣利用的前景不可估量。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穩步推進,能源安全成為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大力發展和利用太陽能是西藏優化能源結構,改善高原生態環境,促進西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為此,特提出以下三點政策建議:

建議一:加快研發布局,構建西藏太陽能技術與產品研發的共享平臺。內地的太陽能技術與產品主要適應內地的實際情況,而西藏的太陽能輻射強度大,且光照時間長,因此需要緊密結合西藏的實際,對太陽能技術和產品進行適應性開發,努力攻克其在高寒的西藏地區低氧低壓環境下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難題。近期,可以通過以西藏自治區能源研究示范中心等單位為依托,結合西藏的重大科技專項——金太陽科技工程,整合有關科技資源開展研發,盡快形成西藏太陽能的技術研發共享和集成平臺。長期來看,建議西藏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新能源研發聯盟或產業共性技術平臺。

建議二:把推廣和使用太陽能作為未來新型城鎮化和改善廣大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抓手來落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設備的生產國。但是,中國所生產的太陽能科技產品幾乎均銷往海外。近年來由于受到國際經濟形勢下行的影響,出口嚴重受挫,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因此,建議通過多種政策措施聚焦(如小額綠色貸款、用戶補貼等),早日把西藏建成全國領先的太陽能示范應用和推廣基地,把具有“日光城”之稱的拉薩市率先建成“太陽能示范城市”。新建居民區、學校、賓館和公共建筑等,要積極開展屋頂太陽能安裝計劃。采取風光互補、小水電與太陽能互補,戶用光伏電源系統、太陽能路燈、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等多種形式,獨立系統與并網雙通,綜合開發利用太陽能。

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發展太陽能微電網(Micro-Grid)。微電網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治系統,既可以與外部電網并網運行,也可以孤立運行。微電網是相對傳統大電網的一個概念,是指多個分布式電源及其相關負載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組成的網絡,并通過靜態開關關聯至常規電網。開發和延伸微電網能夠充分促進分布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實現對負荷多種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給,是實現主動式配電網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傳統電網向智能電網的過渡。據悉,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正在阿里地區措勤縣實施微電網示范電站工程。西藏地域廣闊,長距離輸電有一定困難,發展微電網尤其是太陽能微電網前景遠大。

建議三:探索廣大農牧區開展太陽能利用的新模式。在西藏,除了需要進一步加大太陽能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逐步降低太陽能建設和利用成本外,還要建立健全太陽能產業服務網絡體系,加強太陽能利用的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建議國家對西藏太陽能利用方面加大投入,保證資金,組織安排多個不同模式的、連片的光伏電源系統的應用示范及光電站建設。同時,要積極探索公私合作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試行探索合同能源運營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積極性。以日喀則地區為例,政府和企業分別承擔太陽能供暖系統30%和40%的安裝費用,用戶只需承擔30%的費用即可安裝太陽能供暖系統,極大降低了當地藏民的經濟負擔。

潛力與可能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系統論述了以“能源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能源互聯網”就是在現有能源供給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新能源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入融合,將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和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互聯起來,通過智能化的管理,實現能量和信息雙向流動的能源對等交換和共享網絡。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能源互聯網”需要五個支柱必須同時存在。這些支柱包括:(1)向可再生能源轉型;(2)將每一棟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棟建筑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存儲技術,以存儲間歇式能源;(4)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每一棟建筑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這一共享網絡的工作原理類似于互聯網(成千上萬的建筑物能夠就地生產出少量的能源,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電網回收,也可以通過聯網而共享);(5)將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這種電動車所需要的電可以通過共享的電網平臺進行買賣。

具體到西藏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潛力和可能性,就要比照“能源互聯網”的五個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轉型;以建筑為單位的小型電站;擴展到所有基礎設施上的能源生產和儲存;充電式交通系統從互動式電網中獲取電能;能源互聯網。西藏發展“能源互聯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可再生能源生產和使用(特別是太陽能)上,存在的不足方面包括能源儲存、充電式交通系統和能源互聯網。總的來看,西藏在發展“能源互聯網”方面基本處于剛起步的初級階段,距離最終目標尚遠。如果西藏未來要邁向“能源互聯網”,下一步的重點就是發展以建筑為單位的小型太陽能發電站,讓每座建筑物(甚至路面等)都變成太陽能發電站,進而發展小區(或農牧民相對集中的居住區)微電網,實現局部能源的互聯互通。同時,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如拉薩市大力建設充電式交通系統,發展新能源汽車(公交、出租車優先示范推廣使用)。

總之,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西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把握機遇,扎實工作,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那么西藏的太陽能產業一定會取得大發展,為地方的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