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空間20萬億元

時間:2014-10-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臺,較上年增長20%。結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銷量五分之一,總銷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

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13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按可比口徑計算2013年銷量較上年增加65.5%,考慮到前期研發企業實現投產、新企業進入等因素,國內企業實際銷量是上年的3倍。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臺,較上年增長20%。結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銷量五分之一,總銷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

資本市場亦是聞風而動砸重金投入,意欲搶灘機器人市場。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一般將機器人二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雖然中國的機器人發展起步晚,但行業成長空間空前,市場規模巨大。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估算,僅工業機器人一類,到2022年市場容量或超20萬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制造業工人數量在5000萬人左右,而可以用工業機器人替代的領域如汽車、電子、化工及食品等行業其工人數量約占60%在3000萬人左右;其次,2022年則至少有1700萬臺工業機器人的替代空間,按照均價每臺30萬元估算,則有51000億的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而機器人本體市場一般可帶動是其3倍的相關配套產業,據此到2022年前后,中國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約204000億。

早前,世界先進機器人運營商拓野機器人董事長凌琳接受慧聰工業機械網采訪時表示,在市場需求迅猛增加、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攀升、制造業升級、國家政策支持、生產安全替代考量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未來機器人教育市場前景值得高度關注,并表示將進軍現代工業自動化職業教育,推動400萬機器人藍領和機器人編程工程師隊伍建設。

凌琳認為,市場需求與國內供給缺口龐大,蘊含巨大提升空間,一旦國產機器人生產能力、品牌效應、職業教育得到提升,民族品牌機器人有望大舉占領國內巨大市場。

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需求持續釋放。學術界普遍認同中國已經到了劉易斯拐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制造業平均工資46431元,渣打銀行也預測今后十年制造業工資成本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量速齊逼工業企業人工成本顯著上升;其次,中國人口紅利正逐步喪失,預計到2022年中國城市制造業工人將減少700萬人,農民工減少1000萬人以上,加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此外,中國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需求巨大,汽車零部件、打磨、焊接等危害人體健康的行業都將是機器人可替代領域。

凌琳認為,中國中長期都將存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相應的將倒逼行業轉向“非人”替代,使用高效精準、性價比優良的機器人,基本1-2年就可回收機器人的購買成本。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