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艾隆·馬斯克(ElonMusk)與美國太陽能制造商SolarCity的CEO林登·賴夫(LyndonRive)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除了商業合作外,他們兩人還擁有共同的理想——通過儲能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2004年,馬斯克告訴賴夫“趕緊去做太陽能!”,并提出了SolarCity的初步概念。SolarCity于2008年10月成立,馬斯克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和董事,并由他的表弟賴夫擔任CEO和聯合創始人。馬斯克和賴夫的母親是雙胞胎。在馬斯克眼里,賴夫能力極強,甚至是個“工作狂”,而且為人可靠。
賴夫表示,如果是馬斯克看好的,你就盡管去做吧。如今,SolarCity已經成長為美國如今最大的住宅太陽能開發商。如果馬斯克和賴夫的預言是真的,美國甚至世界的能源格局將被改變。
特斯拉與SolarCity在業務上高度互補
特斯拉生產電動汽車,不久還會進軍電池領域。特斯拉50億美元的“千兆工廠”已經在內華達州破土動工,“千兆工廠”的電池產能預計將超過目前全球電池產能的總和。這些電池現在大部分還只是被用于手機、平板、筆記本和其他移動設備。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三,馬斯克在紐約舉行的私人發布會上宣布,“千兆工廠”有能力大規模生產用于電網的儲能電池。這意味著,特斯拉會繼續為SolarCity提供大規模電網級電池。
現在,特斯拉為SolarCity生產的電池組已經被大量公司和住宅太陽能使用者購買,因為太陽能發電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儲能,以備在陰天和晚上使用。
自2006年成立以來,SolarCity的營收已經增長了100%。賴夫稱這樣的增長勢頭會一直保持下去。今年6月,SolarCity宣布收購位于硅谷的太陽能面板制造商賽昂(Silevo),并建造1GW光伏組件廠,該工廠可大量生產目前市面上最高效的太陽能面板。
馬斯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千兆工廠”當然不只是為SolarCity提供電網級儲能電池那么簡單,這樣的合作還有助于我們得到有價值的市場反饋,來改進我們的產品。
馬斯克進一步描述了什么產品是好的——一種4英寸厚的電池,它可以在家庭車庫的墻面上安裝。
SolarCity儲能業務機遇與風險并存
賴夫在采訪中表示,未來10年,SolarCity所售出的光伏系統都會包含電池儲能系統,而且能源生產成本比當地電網公司的電價更低。
馬斯克還注意到,未來一些國家可能全部使用電動汽車,電力消耗可能翻倍。那么未來最可能有兩個選擇——電網規模將不斷增加或者安裝更多的太陽能。
賴夫表示,美國太陽能發電量每年平均增長40%,大約相當于500萬家庭的電力消耗。賴夫認為這與整體電力需求相比不足為奇,光伏市場的前景廣闊。
馬斯克和賴夫的宏偉計劃也面臨不小挑戰。特斯拉與合作伙伴松下共同建成“千兆工廠”后不久,市場上可能出現全新的超級電池技術,特斯拉50億美元的投資可能“打水漂”。
SolarCity在太陽能電池板業務上幾乎面臨完全相同的問題。賴夫期待未來賽昂的科技有優異的表現,在價格上有望與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競爭。但是大部分已經破產的美國太陽能面板制造商都曾做過類似的假設,包括破產的美國薄膜制造商Solyndra。
光伏“雙反”?不,我們共同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
對于股東來說,賴夫所提出的目標可能是難以企及的。馬斯克期望將世界改造成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的世界,而股東們對馬斯克能否找到更有效的途徑實現他們的既定目標表示懷疑。
舉例來說,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應該建立保護國內光伏制造商的貿易壁壘”時,馬斯克回答,“如果中國政府想要補貼出口美國的太陽能產品,那么我們想對他們說‘謝謝’!”在隨后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馬斯克強調,“我們創立特斯拉的初衷,就是要加速世界向新能源交通的轉型,所有投資者應該都清楚這一點。”
盡管來自中國的低價太陽能面板對SolarCity所下的7.5億美元的賭注構成了巨大威脅,包括3.5億美元的采購成本和位于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價值約4億美元的太陽能面板工廠賴夫仍然對馬斯克的說法表示贊同,不應該對太陽能電池板設置任何貿易壁壘。
賴夫說,“任何額外的稅收都會對光伏行業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我們要共同解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那就是氣候變化。”看來,賴夫在宣傳“超越商業利益”的理想時,一點都不比馬斯克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