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期間,雙方強調,將繼續深化既有的穩固和成熟關系,加強在能源、教育、科技和人民交往中的合作力度。巴切萊特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強化能源合作,雙方不僅簽署了能源合作備忘錄,還在建設光伏電站、提高能效、推進核電安全利用等方面達成了一致。
能源短缺制約智利發展
南美不乏依靠能源發家致富的國家,其中以委內瑞拉和巴西為代表。而作為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甚至有望成為南美第一個發達國家的智利卻不在此列。
智利是南美第5大能源消費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智利能源進口量高達70%。EIA數據顯示,智利石油日進口量達30萬桶,天然氣年進口量在1300億立方英尺左右。在智利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比50%,天然氣和煤炭分別占14%、13%,水電占比6%。雖然水電占比較小,但卻為國內提供1/3的能源產量。
過度依賴能源進口嚴重影響智利的經濟發展,該國電價也是拉美最高的,在OECD內部也是。有預測顯示,到2022年,智利能源需求量將翻倍,到2032年,將提高2倍。為此,巴切萊特政府正在啟動一項多元化、可持續的能源戰略,將更多的關注放在發展水電、核電以及進口LNG上,同時增加太陽能和風電的使用量。
合建太陽能電站
巴徹萊特2009年7月第一次訪美時,就在大力尋求與美能源合作。彼時,智利能源部和美國能源部簽署協議,就推進非傳統、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能源等展開合作。另外,智利可再生能源中心將獲得美國能源部的技術支持。
這一次,巴切萊特同樣帶著能源大單。6月27日,在兩國首腦的見證下,美國政府開發性金融機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和世界銀行集團的國際金融公司表示,將為智利光伏電站——LuzdelNorte提供2.3億美元和6000萬美元的貸款,用于電站的開發、建設、投產和運營。
該電站位于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之間的阿塔卡馬沙漠,裝機達141兆瓦,總投資預計3.66億美元,由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
LuzdelNorte將是智利實現能源多元化目標,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將達20%的關鍵,也是“奧巴馬國家出口倡議”(Obama’sNationalExportInitiative)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13年6月至今,OPIC已經批準了6個智利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貸款擔保,總價值高達9億美元。這6個項目可以使每年碳排量減少210萬噸,為兩國創造數百個工作崗位。
美國的太陽能公司是拉美光伏業的主力軍。6月10日,拉美目前最大的太陽能項目AmanecerSolarCAP正式投產,裝機達100兆瓦,由美國SunEdison公司開發建造。SunEdison歐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區總裁JosePerez表示,美國企業為智利能源多元化、削減電力成本以及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推進電力、能效、核電合作 擬從美進口LNG
除光伏合作,美國能源部與智利能源部還簽署了一項雙邊能源合作協議、清潔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在油氣開發、電網政策與技術、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等方面增進合作內容。
在電力方面,美國政府將為智利提供140萬美元,旨在增加電力裝機,其中包括促進地區電力一體化和制定電力市場法規等。雙方還就建立拉美統一電網進行了進一步磋商。
另外,美國和智利將繼續支持核電安全會議進程,承諾將國際核能安全指導原則作為國際法律。
更為重要的是,智利能源部長Pacheco于7月2日在休斯頓演講時透露:“智利緩解能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選擇就是進口美國LNG,美國是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之一,智利對進口美國頁巖氣持積極態度。”
20世紀90年代,智利主要通過管道進口阿根廷的天然氣,但隨著阿根廷政策變動以及阿國內能源短缺,智利被迫增加從他國進口,目前智利的氣源主要來自赤道幾內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卡塔爾、也門,并由梅希約內斯港和金特羅港的LNG終端接收后運往國內。智利也與鄰國秘魯、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進行天然氣貿易。
Pacheco5月20日與美國能源部副部長Poneman進行了會晤,美方當時表示,準備于2015年開始正式對外出口LNG。因此,LNG極有可能成為促進美、智雙邊關系的一大產業。隨著智利不斷引進美國先進技術和經驗,雙方LNG合作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