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鳳凰太陽能公司與比利時KatoenNatie新加坡分公司(KNS)上周簽署了一項協議,在Jurong島構建屋頂光伏(PV)組件系統。新加坡認為,此舉證明了新加坡對不斷成長的技術和行業的支持,也說明新加坡正努力成為亞洲太陽能樞紐。
KNS公司擁有比利時安特衛普地區最大的屋頂光伏系統,并打算利用新加坡作為跳板,擴大自己在亞洲的綠色能源投資組合。專門選擇新加坡作為合作國家是因為新加坡已經在加速太陽能項目,如最近在體育場試運行的707K千級光伏發電系統。
太陽能現在是新加坡清潔能源產業的核心,預計將雇用7000人,2015年將創造17億新元的國內產品總值。新加坡在亞洲陽光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日照量可能比其它溫帶地區多出50%以上。隨著新加坡不斷增長的技術專長在攻的能量形式,產業支撐,國家已經吸引了全球領先的太陽能企業,如美國的Demansys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德國的Saferay,和中國的漢能都設立在新加坡。
不斷成長的技術領域
新加坡建立了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這是在除日本外的亞洲頂級太陽能精密研究與發展(R&D)中心。除了研發,SERIS還資助國立太陽能中心(NSC),以培養潛在客戶的太陽能應用意識,刺激更多的太陽能應用。
新加坡還制定了生態城的模型,如Punggol生態城,將使用全球巨頭松下集團來試用并商業化太陽能系統。全國第一個太陽能租賃項目,旨在將新加坡打造成太陽能公司試驗和市場創新解決方案的“動態實驗室”。
來自行業的支持
去年十月,新加坡可持續能源協會(SEAS)在全國首個生態商務園-清潔技術園區啟動了全國首個清潔技術孵化器和加速器。孵化器的目的是幫助本地和外國太陽能初創公司和創業者進入資本領域并獲得業務和技術咨詢,而加速器將有助于國際性的技術和業務拓展到本地區。
此外,SEAS還提供企業發展和咨詢服務,以幫助清潔能源企業在新加坡得到發展。它通過提供能源平臺,促進當地中小企業和跨國公司(MNC)之間的伙伴關系。該平臺允許不同的太陽能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在大規模、區域合作項目上共同努力。
除了SEAS,能源創新計劃局(EIPO)也推出多項重要舉措,改善新加坡的清潔能源。它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和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共同創辦,通過建立公共部門的研發中心、有競爭力的資金和人才發展計劃,來運籌并執行戰略。
“新加坡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已經策略性地定位來發揮該地區太陽能產業強有力的作用。憑借研發創新,國際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可以將其業務擴大地區和全球覆蓋,”理新加坡注冊成立公司的業務經理李女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