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積極推進與社會資本合作的話音未落,國家電網緊跟著也將拋出“大力度”的改革計劃。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兩會”間表示,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換電設施,將對社會“全面開放”,誰想投資,誰有錢投資,誰就投。
這一改革計劃,是為了積極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的,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全面放開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誰來建設都可以;第二,國網也可以參與建設。
這意味著國網在充換電領域的經營思路來了個“急轉彎”。2009年是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元年。國網當時提出“換電為主、插電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商業模式,這一度被解讀為“要加強對上下游的控制”。2013年國網調整思路,提出“主導快充、兼顧慢充、引導換電、經濟實用”,意在對一般用于公共領域的快充設施實現“完全主導”,對私人領域的慢充設施完全放開。而此次“全面放開”則意味著,社會資本在快充、慢充和換電領域,都可以與國網同臺競爭,國網則需要做好電網擴容等服務工作。
快充市場的放開,對國家電網的確有安全性方面的挑戰。快充是大電流,如果要求半小時充滿電動汽車,同比例容量電池充電,電網下載的點流量很大,短時間電壓波動大,會造成電壓質量下降,給電網帶來很大沖擊。對這些快充點,都要求配置專門的變壓器,以隔離對低壓電網的影響。這也是國網提出“主導快充”的緣由所在。
據了解,此前應對家用電器的升級改造,國網曾做過居民小區的第二次配網改造,而對于充電樁的全面鋪設,國網將進行再一次配網改造。此前國網曾計劃在2014年投資38.8億元建設充換電站197座,充電樁7000余臺,但現在國網投資計劃、建設規劃還需要結合市場開放的原則進行再次調整。
充換電設施投資的全面開放,對特斯拉、比亞迪車企等新能源車企無疑是個好消息。國網也非常歡迎市場力量以及政府配套機制,要吸引民營資本參與,政府就要考慮配套的市場機制,否則就只剩國網、南方電網等國企,市場還是一潭死水。
但參與者更多關心的是電動車充電定價、土地規劃、設施建設投資、運營補貼等更現實問題。事實上,除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其他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并沒有相應政策。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