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高通目前正接受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而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旗下的手機中國聯盟近日遞交報告稱,高通存在過度收取專利費和搭售行為,這對中國手機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分析人士認為,這樁調查案或使國內IT業者“去IOE”、國產化替代進入加速期。
高通反壟斷一事再次說明,在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新形勢下,芯片作為信息安全的基礎核心,實現國產化‘去IOE’勢在必行。業內人士透露,國家近期將出臺的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即著力于此。
中國市場地位舉足輕重
手機中國聯盟通過對20多家會員企業進行走訪后認為,高通的商業模式已經對中國手機產業造成損害。高通的芯片銷售采用的是專利許可模式,與一般只銷售芯片的企業不同,高通在賣出芯片后,還要收取專利許可的費用。
而此次高通陷入反壟斷調查,其專利費在收取對象上采用不同計價方式或是重要原因之一。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這筆錢究竟是高通的正常研發費用獲得的補償還是利用壟斷地位多收,將依賴于本次反壟斷調查的結果。
事實上,這并非高通第一次遭遇反壟斷調查。作為3G等先進通信技術的主要擁有者之一,高通一直堅持對技術使用方收取高額的專利許可費,這也導致其面臨紛爭。
在韓國和歐盟,高通都曾遭遇反壟斷調查。韓國政府曾指出,高通對客戶實行差別對待。而高通將手機芯片資料獨斷專有,這是調查及處罰的導火線。為此,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向高通開出約2.36億美元的罰單。
根據反壟斷法,中國發改委可以按一家公司的上年營收處以1%至10%的罰款。在截至去年9月29日的2013財年里,高通在中國市場營收達到123億美元,占其全球營收的將近一半。據此估算,高通可能會被開出10億美元以上的天價罰單。高通方面則表示,目前正在積極全力配合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和通信芯片制造商,其服務的客戶包括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該公司在高速通信技術4GLTE(長期演進技術)方面尤其占支配地位,而中國市場對于該公司而言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芯片“去IOE”進程加速
過去兩年,高通在中國的營收增長了逾一倍,從2011年的47億美元上漲到了2013年的123億美元。2015年大中華地區4G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增加約三分之一,超過5億臺,其中許多將使用高通技術。
但對一些國內業者而言,對高通展開的調查成為它們審視自身的機遇。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高通掌握著技術核心,很難有企業可以不用高通的芯片,中國企業在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
據權威數據統計,2012年全年我國芯片的進口額超過1900億美元。芯片進口和原油進口的金額幾乎相當。
棱鏡門的發酵使信息安全受到普遍關注,加上國內IT廠商急需破除國外IT巨頭的壟斷獲得自己的市場空間,IT系統“去IOE”、國產化替代進入了加速期。
在全球商用數據庫系統市場中,由IBM、甲骨文和EMC組成的三駕馬車被稱為IOE,構成了從服務器、數據庫到存儲設備的產業來呢,并且幾乎占領了全部的市場份額。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