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現代能源建設重點,它是未來能源建設最主要趨勢,包括風電、光電等。如今,制約新能源應用的關鍵因素,在于并網難題。該項難題也是我國電力工作者重點攻關項目。
新能源之所以面臨并網難題,無非是因為該類能源不穩定,在并網過程中,不能保證電力以恒電壓傳輸,受環境影響較大。如今,隨著中國風電超越核電成為第三大能源,加速新能源并網工作顯得日益迫切,不然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那么突破新能源并網限制,業界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突破?
大規模直流輸電
應加強直流輸電在送端系統功率波動情況下的運行控制技術研究,利用直流調制提高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系統的能力;應加強直流與柔性交流輸電裝置的協調配合研究,利用柔性交流輸電裝置提高直流系統的穩定性,降低系統受擾后發生故障的概率。
考慮不同新能源間以及新能源與常規電源間的合理配比,對大規模新能源的送端電源結構和布局進行優化,并“打捆”送出,可以平滑間歇性新能源的出力波動,并提高傳輸通道的利用率。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術
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使得現有配電網放射狀的供電結構以及配電網的電壓調節、潮流控制、繼電保護和綜合自動化方案,無法適應新的網絡結構的變化。同時,分布式電源與終端用戶緊密相連,其電能質量問題也會對用戶的設備安全帶來隱患。此外,如何在配電網中確定合理的電源結構,如何協調和有效地利用各種類型的電源,在配電網規劃中如何考慮分布式發電的影響等,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同時,針對分布式發電的間歇性與波動性,需要在分布式儲能、用戶側的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開展前瞻性研究,使得配電網能夠適應供電結構變化帶來的運行方式差異,逐步實現分布式新能源的即插即用。目前,經過多年研發,我國在新能源并網技技術上已取得突破。
廣東汕頭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投產
廣東汕頭南澳島上青澳、金牛兩個換流站與汕頭澄海區塑城換流站25日完成三端投產啟動,這是世界上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一個完全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設計、試驗、調試和運行全系列核心技術的國家。
風能、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的最大障礙就是其間歇性和不確定性,而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除了可優化電網的潮流分布、增強電網穩定性外,還可靈活解決如風電場、分散式小水電等多個電源點的接入或多個負荷點的同時供電。這為新能源并網、大型城市供電和孤島供電等場合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此次,在新能源并網工程上的突破,將為我國之后更大規模的新能源建設提供有力支持,使新能源裝機與并網向無縫對接靠攏,減少因為并網不及時造成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