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光伏:預安排是坐而論道還是勇于糾偏

時間:2013-11-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盡管分布式在國內的前景障礙重重,都不能否認它是總結了國際經驗與經歷了國際實踐,是人類尋找到的最符合光伏發電客觀規律的重要應用方式。

近日,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八條”),國家能源局提出對全國光伏發電年度規模管理,并向全國各省市下發征求2013、2014年度光伏裝機規模預安排的建議。在建議中,2014年度全國光伏新增裝機總規模預安排為12GW,其中地面電站4GW,分布式光伏電站8GW。

一石激起千層浪。“2014年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要達8GW,占當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的2/3,簡直是坐而論道、不切實際。”消息一經發布,光伏行業頓時人聲鼎沸、反應激烈。從預安排情況看,2014年12GW的新增總量,比之前制定的“十二五”期間每年新增10GW目標已多預留了20%的空間,此次業內爭論的焦點自然落在了光伏的應用方式上,即集中式開發地面電站,亦或推廣分布式電站項目?行業內出現了能源局坐而論道還是勇于糾偏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

不可否認,地面光伏電站的確是國內當前最主流的利用方式。據筆者了解,截至今年底,全國光伏累計裝機16.5GW,地面光伏電站10.8吉瓦,分布式5.7GW。而在分布式數字統計中,“金太陽”示范工程又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真正意義上的與建筑屋頂緊密結合的國內項目,如同國外利用方式的規模卻少之又少。那么,這就可以說明地面電站是光伏最科學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嗎?縱觀光伏行業發展進程,答案并不十分難尋。

不妨看看德國經驗。作為最先使用光伏產品的國家,德國也是最先出臺光伏補貼政策的國家。在其市場啟動之初,德國政府主要補貼的范圍是與屋頂緊密結合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應用,分布式也始終是德國光伏利用的重心,這從德國政府對分布式的補貼遠遠高于地面電站也可見一斑。目前,在德國,分布式已擁有超過80%以上的市場份額,為德國提供了近5%的電力供應。而分布式在其他光伏主流應用市場國家中,利用情況也出奇的一致。美國、日本、新加坡以及澳洲,目光無一不鎖定分布式應用上。由此可以看到,分布式電站是光伏產業與生俱來的最重要的應用方式,這既不是中國發明的,也不是中國的經驗。

事實上,分布式應用最符合光伏能源特性早已是光伏行業的普遍認知。在國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懂了,國家也正在試圖扭轉國內光伏的應用方向,開始從集中式的地面電站轉向分布式項目的推廣。在預安排中,集中與分布式規模設定比例是1:2,這個比例也是早在今年7月份“國八條”的討論中就已經定下的。

選擇集中還是分布?從補貼資金利用效率分析也許更具說服力。以2013年地面光伏裝機總量10GW計算、1700可利用小時數、按照國家三類資源補貼最低標準的0.9元/KWH計算,減去西部脫硫標桿電價0.3元/KWH,國家仍需對西部光伏發電每千瓦時補貼0.6元,國家至少每年需要支出超過100億的補貼資金,且連續補貼20年。

值得一提的是,與限光、限電同樣降低資金利用效率的,是西部補貼多補在發電端。需要國家在電網建設上投入巨資的同時,其能量在長距離傳輸中的消耗情況卻非常嚴重,到達用戶側端時又至少損失了20%以上能量。這意味著國家下發了100度電的補貼資金實際上只補貼了80度電,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被降低。與之相比,分布式資金使用效率則非常高,每千瓦時0.42元的補貼直接補貼在發電端,即發即用,補貼的發電量是顯而易見的。

新能源補貼資金的緊張,也是這次預安排中調整集中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可再生能源附加電價多次被調高,但由于征收率較低,新能源補貼資金的短缺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觀。以去年全國用電量計算,如按理論上85%的征收率征收,進入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的資金應在600-700億元,但實際征收上來資金只有300多億元。隨著每年僅在風、光等行業增加的補貼資金就需達百億元以上,國家新能源補貼資金顯然捉襟見肘。之前曾有財政部專家已明確表態,國家不可能拿出無限多的錢為新能源補貼,而“今日補貼是為明日少補貼或不補貼”的判斷也還縈繞于耳。

毋庸置疑,中國發展分布式光伏的確是前路艱難、任重道遠。首先,從并網上就會遭遇到比集中式更為苛刻的瓶頸。目前,集中式多采用傳統的統發統售,僅是光伏電站替代火電廠,就已遭遇并網瓶頸;而分布式則多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意味著用戶用掉一度光電,就會少使用電網里的一度電,必然使分布式在并網時受到更多的阻力;其次,分布式在國內尚未形成規模,也缺乏合理的商業運作模式,單純地推廣已經非常困難,要完成8GW目標也無怪乎業內唏噓。

但由于實施條件不成熟就不發展顯然也是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存在決定意識”。這需要國家在分布式推進過程中找到問題、找到難點并予以解決。如在生產關系上出現問題就要改變不合理的生產關系,按科學的辦法推進。此次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對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內容,無疑是解開當前分布式困局的鑰匙。反觀明年分布式推進過程中,一旦出現停滯不前,也終將成為倒逼國家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動力。

當前,業界普遍猜測2014年的分布式項目推廣面臨困難,國家將會適時調整政策,用地面電站占用分布式的配額。但筆者從多方采訪渠道獲悉,這種可能性幾近于無。此次,國家預安排中采取了集中、分散并舉的措施,已經照顧到補貼資金利用效率較低的集中式地面電站,在明年不會出現地面電站搶占分布式市場份額的現象。

綜上所述,盡管分布式在國內的前景障礙重重,都不能否認它是總結了國際經驗與經歷了國際實踐,是人類尋找到的最符合光伏發電客觀規律的重要應用方式。如果從2010年8月1日光伏標桿上網電價出臺算起,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完成了各個發展階段的試錯,此時中國政府選擇頂著壓力、迎著困難對國內光伏應用途徑糾偏,更加體現了政府發展分布式的決心,并非國家坐而論道、不切實際。至此,中國在光伏利用方式已經在逐漸接軌國際主流市場。盡管我們走過彎路,起步稍晚一些,但我們已經走在了路上,相信享受平價上網光伏電力的日子離我們也不會太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