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能源智庫 Ember 在一份新報告中預測,亞洲五大經濟體的太陽能裝機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使得該地區成為全球光伏中心。具體說來是,Ember 分析了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和菲律賓現有的電力發展規劃,結果發現這五大經濟體的預計年平均光伏發電量增長率高達 22% 。
其中印尼以 41.81% 的增長率名列前茅,菲律賓以 34.64% 居于第二。前者計劃到 2030 年增加 4.68 GW 的光伏裝機量,若順利實施,則屆時總容量將達到現階段 180 兆瓦的 25 倍。另一方面,印尼的光伏發電份額不到 0.2% —— 在 G20 國家中屬于墊底水平。
盡管參考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數據,印尼屬于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和第十大經濟體。相比之下,中國對未來光伏產業的展望要更加扎實且長遠 —— 目標是到 2030 年安裝 1200 GW 的風能和太陽能。且在 2012 至 2021 年間,光伏已占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的 50% 。
Ember 亞洲高級電力政策分析師 Muyi Yang 指出:到 2030 年,中國光伏裝機總容量或達到至少 600 GW 。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保守預估數字。一些分析師預計,中國最早或于 2026 年達到 1200 GW 的風能加太陽能裝機目標。
至于菲律賓,該國于 2019 年立法,期望到 2030 年增加 18 GW 的太陽能。其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公司,正努力于 2025 年實現超過 10 GW 的小目標。若順利達成,菲律賓有望于 2030 年實現近 12 倍的增長(現階段水平為 1370 MW)。
此外該國政府似乎正在著手審查幾項關鍵的管理政策與能源系統規劃,它們對光伏發電場的快速建設和電網準備工作都至關重要。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東南亞能源分析師 Isabella Suarez 補充道,菲律賓確有能力實現其目標,因為 2030 規劃中的 18 GW 都已計入擬議的項目管道。
至于印度,該國計劃到 2030 年實現 300 GW 的光伏發電量,是當前水平的六倍。若順利實現該目標,拿到 2020 年代末,該國也將在亞洲經濟體中居于前列。
參考 Ember 的四月分析,在截至 2022 年 3 月的一整年里,印度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到了創紀錄的 14 GW —— 超過了 2018 年的 9.4 GW 紀錄。
然而該國管理其光伏行業增長的一項主要挑戰,就是配套的穩定電網投資和全面政策改革,以適應太陽能屋頂等項目的擴張。最后,日本去年光伏發電量就已占 9.3% 的份額、高于前一年的 8.5% 。據日本光伏行業咨詢公司 RTS Corporation 預測,到 2030 年,該國太陽能裝機量將達到 154~180 GW,但 Ember 預計最終數字可超過 100 GW 。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將可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目標,從之前的 22~24%、提升到了 2030 年的 36~38% 。不過預計到 2030 年,這部分清潔能源或僅占該國發電組合的 34.6% —— 略低于上述預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