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組織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儀器專項”)第一屆專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于2013年9月16日在北京西郊賓館召開。基金委主任楊衛出席并講話,他闡述了重大儀器專項的資助定位并對評審提出了具體要求。計劃局副局長鄭永和在會上作了有關評審工作說明的報告。重大儀器專項專家委員會28位成員及5位特邀專家出席會議,1位財務專家列席會議,會議對2013年度部門推薦的九個重大儀器專項項目進行了最終評審。
該9個重大儀器專項于2013年6月19-20日經重大儀器專項第一屆專家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評審、現場考察以及預算評審等環節,從21項重大儀器專項項目的申請報告中,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通過評審。包括:
張澤,浙江大學,針對若干國家戰略需求材料使役條件下性能與顯微結構間關系的原位研究系統,6300萬元;
王西杰,上海交通大學,原子尺度超高時空分辨兆伏特電子衍射與成像系統,9500萬元;
孫世剛,廈門大學,基于可調諧紅外激光的能源化學研究大型實驗裝置,8997.91萬元;
陳洪淵,南京大學,單細胞時空分辨分子動態分析系統,7200萬元;
程和平,北京大學,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在體顯微成像系統,8900萬元;
魏炳波,西北工業大學,基于靜電懸浮的金屬材料快速凝固實驗系統,4500萬元;
鐘掘,中南大學,材料與構件深部應力場及缺陷無損探測中子譜儀研制,8000萬元;
郭光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多功能固態量子存儲器,6000萬元;
戴瓊海,清華大學,多維多尺度高分辨率計算攝像儀器,8950萬元。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重點支持對于促進科學發展、開拓研究領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創性科研儀器設備的研制和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或集成創新,以及用于發現新現象、揭示新規律、驗證新原理、獲取新數據的科研儀器設備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