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機器人在中國汽車行業仍大有可為

時間:2013-08-0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器人的核心算法,國內機器人在軌跡平滑算法上都不夠領先,因此打磨、焊接等機器人還是以國外品牌居多。

從發展基礎上看: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在裝機數量和機器人密度方面與成熟市場還有較大差距。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2011年(2012年完整數據尚未出爐),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數量為74,867臺,機器人密度為每10000名產業工人21臺,都遠遠低于成熟市場水平。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仍較集中于汽車行業,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12年報告,在全球范圍內汽車行業應用約占工業機器人應用總量的40%,而在中國這一數字要更高一些,此外,即便是在汽車行業,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也仍然集中于關鍵工藝,中國每萬名汽車產業工人中所擁有的機器人臺數為141臺,而日本為1584臺,意大利為1215臺,德國為1176,我們和世界發達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相信,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升級,工業機器人在中國汽車行業仍然大有可為。

中國機器人產業還剛起步,機器人應用的產業和領域還很有限,這需要我們所有的從業者共同努力,除了在傳統行業擴大機器人制造的優勢和影響力,還要在新興行業發掘尋找更多機會。ABB機器人將繼續秉承集團“在中國,為中國也為世界的理念”,加大對本地研發、生產和市場推廣的投入,為本地市場和本地用戶提供世界一流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技術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機器人產品對可靠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在這方向,國際領先企業已經有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對于國內企業來講,目前還剛起步,一定需要經歷這樣一個摸索的過程,技術才會日益精湛。

在控制系統開發方面,國外機器人更勝一籌。從性能上來說,國外機器人較之國內機器人顯現出精度高、速度快、運行穩定的優點。硬件的整合技術水平成熟。

目前國內機器人雖然在實驗階段也完成了點焊、弧焊、搬運、碼垛等多領域的應用,但從實際長期應用來看,并未得實踐。在上下料搬運方面,已經開始能看到國內機器人的身影,但焊接等高難度的控制領域,還鮮有國內機器人的身影,這需要一個漫長發展過程。

國內機器人與國外機器人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外機器人發展已經有幾十年了,而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近幾年才被重視。目前,國外機器人品牌占據國內90%的市場,國內這么多企業占有不到10%的市場份額。

國外機器人綜合能力很強,比如材料的關鍵連接部分、裝配工藝、軟件算法等。比如,機器人中很重要的零部件諧波減速器,由國產材料做出來的諧波減速器壽命只能一至兩年,一年后磨損就非常嚴重,諧波減速器的材料就直接影響著機器人的速度和精度。機器人的核心算法,國內機器人在軌跡平滑算法上都不夠領先,因此打磨、焊接等機器人還是以國外品牌居多。

在機器人應用上,目前跟機器人配套的很多傳感器等相關的控制元器件大多采用國外品牌,這些品牌質量相對穩定,使用壽命長,同時對復雜現場環境實用性也較強。從這些傳感器及元器件的角度來說,國內廠家也是有差距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