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產能過剩危機的造紙行業,在投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一直步履維艱,而這一困境已經持續了6年多。同時由于目前行業短期內仍屬于消費淡季,以及新增產能仍在源源不斷地釋放的壓力,今年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雖然四季度將迎來傳統消費旺季,紙品價格有望隨著需求的復蘇出現上漲,但由于落差太大,反彈基本不具備足以撐起過去幾年失去的市場價值。可以說,造紙業目前困難重重。
基本面低迷造紙業難出重圍
盡管國家早就下達過造紙業970萬噸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但數據顯示淘汰情況不如預期。
據統計,2010年新增造紙產能980萬噸,2011年這個數據接近1300萬噸,而2012年增速開始下降,在1200萬噸左右,2013年預計新增產能達700萬噸。短期來看目前紙業仍然供大于求,處于量價齊跌的狀況,依然難以好轉。
尚普咨詢輕工行業分析師認為,造紙業長期受制于經濟大周期和產能過剩已成行業共識。2012年,深受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影響,整個行業經營都比較慘淡,基本全部處于虧損的狀態。作為景氣度與基本面聯系相關度甚高的行業,2012年的經濟下滑拖累嚴重。再加上政府有意收緊銀根,更使得造紙企業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面對增速放緩的已成局面,為緩解困境,造紙企業都在不斷改革,除了開始涉足木炭業,乳業和木糖醇業以外,大部分都把目光放在了生活用紙這一塊利潤率較高的領域。同時包裝業由于受經濟下滑影響較小,其下游需求較為穩定也成為造紙業需要維持的一塊。但需要注意到的是,這幾個領域的產能也在迅速增長。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造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的問題是,政府能否加大取締力度,淘汰落后產能當機立斷將是未來整個行業能否走出泥潭的關鍵。對于行業來講,在目前基本面不行的前提下,如何建立完善的需求和產能匹配機制將成為重中之重。只有在政府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盲目的投資,行業在此次危機中加深自我認識的前提下,中國的造紙市場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走上健康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