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之內,東三省三把大火,百多人命,萬噸糧食,殞于一旦。再寬闊的胸懷也裝不下這三把火燒出來的焦慮:安全生產,如此重要;安全生產形勢,如此脆弱。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中儲糧的儲糧庫,可能是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壯觀的儲糧庫了。然而,蟻穴可潰大堤,一個配電箱短路就釀成連營大火。目前,已有9人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而被移送公安機關。但最終將承擔刑責或黨紀政紀處罰者,似應不止這9人。
中石油的生產基地,它有世界一流企業的光鮮一面,也有管理難度與壓力所在。大連這幾連爆,把中石油更多職工努力工作換來的企業形象、輿論理解,又打磨掉了不少。
重建安全,不易;重建信任,更難
誰的責任?——事故之后,必須厘清。我
回答“三問”不只在當事企業
三把火在我國同一地域內的疊加,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這也并不意味著像中石油、中儲糧這樣的企業,其整體管理能力就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但管理,既是一種全局安排、整體能力,也體現為一種局部水準、個體呈現。任何一個在管理個體上暴露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都要做整體反思和應對。
對這三問,“問責”是一種回答,“堅守制度不變通”是一種回答,“凡是預則立”也是一種回答。
要回答這些問題的,也不只是當事企業。
工業安全如何開展?
工業化的推進在為人類生活提供豐富物質的同時,也逐漸成為威脅人身安全的“殺手锏”,生產事故的頻發使得安全生產這一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為確保工廠生產過程的安全,安全儀表系統(SIS)在保障過程工業安全方面已經成為主力軍。
現在,操作人員和用戶無論是在工作或空閑時間、白天或黑夜都永遠被復雜技術所包圍。因此,用戶應該會發現這些設備并不復雜,操作起來很安全。自動化機械設備的安全性在這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確運用標準和指令至關重要。
關注我們身邊的工業安全,讓悲劇離工業生產遠一些,再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