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可燃冰難助日本解決能源困局

時間:2013-04-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儲量巨大,大約相當于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能滿足人類使用上千年,因此被認為是替代傳統能源的未來首選新型能源

日前,能源緊缺的日本成功從近海海底蘊藏的可燃冰中分離出了甲烷氣體,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氣。可燃冰的成功提取,如同為日本國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于是,日本國內熱情高漲,欲乘勢甩掉“能源小國”的帽子。但業內人士并不以為然,認為可燃冰難助日本解決能源困局。

然而,并非所有埋藏資源都可以被充分利用。從技術角度和經濟角度看,可以開采的石油僅有存量的30%~40%,天然氣則為60%~70%。至于可燃冰能夠得到何種程度的開采和利用,目前尚不明確。專業人士認為,雖然可燃冰全球儲量巨大,但要經濟、安全地開采,難度很大。因為開采可燃冰可能帶來溫室效應、海底滑坡以及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各方面的負面影響。而且,從可燃冰中分離的氣體體積較大,難以運輸,需要建造管道或將氣體液化,開采、儲存以及運送到使用地的費用也非常高。特別是日本是地震和海嘯高發國,在鋪設輸氣管道線路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些風險,不能因人禍而對自然界造成破壞。

因此,可燃冰的大規模開發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研發支撐和商業示范應用。根據有關專家估計,人類能在2020年前后實現陸上凍土區可燃冰的商業性開發,2030年至2040年前后實現海底可燃冰的商業性開發。

日本此次成功從海底分離甲烷氣體,標志著日本可燃冰開采技術前進了一大步,但目前產業對于可燃冰的發展潛力和影響仍不確定。不過,在福島核事故兩年后,日本果斷地開展可燃冰開采測試,充分體現出該國對能源供應安全的渴求,力圖憑借可燃冰脫掉“能源小國”的帽子。

對于美國發起的頁巖氣革命,日本既羨慕又欽佩,所以大規模開發可燃冰成了該國能源自給的新希望,然而,這一希望可能不會在近些年實現。與頁巖氣相比,全球在可燃冰產業的發展力度非常小,研究資料少之又少,財大氣粗、技術實力雄厚的美國能夠通過頁巖氣實現能源獨立,經濟增速放緩的日本卻難以憑可燃冰獨樹一幟,因為有幾道難關需跨越。

第一關,開采可燃冰會造成地質變化,甚至可能引起海岸斜坡滑動。

第二關,可燃冰是甲烷氣體和水分子形成的籠狀結晶,這種外面看起來像冰的物質是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通常存在于大陸架海底地層及地球兩極的永久凍結帶,需要非常高的技術。

第三關,日本是個島國,海嘯和地震時有發生,這些不可控因素會減慢可燃冰的開發速度。

日本的可燃冰商業化運作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