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綜合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3月12日發表消息稱,在近海成功開采新一代替代能源甲烷水合物,也稱可燃冰。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在海底分解含有大量天然氣成分的“可燃冰”取得天然氣。不過目前成本還很高,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革新,日本政府估計商業化生產最快也要在10年之后。
據日本新聞網稱,日本政府的“天然石油氣金屬礦物質資源機構”今年1月份開始在水深1000米的海底打井鉆探,計劃在海底深挖260米以上,以獲取可燃冰的樣本。今后該機構計劃在兩周內對如何安定獲取能源進行調查。這次鉆探采取成功,可獲巨大的商業利潤,并解決日本國內的能源不足的問題。
日本資源能源廳透露,這次發現的甲烷水合物埋藏物可供日本使用14年的天然氣。,計劃在5年后將開采技術商業化。
日經新聞報道稱,日本打算先根據此次生產試驗得出的數據進行5年的技術開發,然后再吸收民間企業參與。由于可燃冰是以低溫高壓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要想采集還需要解決其特有的難題。
可燃冰需要通過升溫或降壓的辦法使水和氣體分離。加拿大在2001年通過注入熱水的方法首次生產出了燃氣。當時在生產中消耗的能量已經超過了產出氣體。日本此次采用的則是名為減壓法的方式,最高可確保能源產出量達到投入量的數十倍,但日本的可燃冰不是存在于永久凍土層等陸地上,而是深埋在海底,還需要另行處理。
根據“日本可燃冰資源開發研究聯盟”的推算,即便采用減壓法,開發成本也在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60美元左右,是日本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價格的2倍。隨著產出規模的擴大和技術上的不斷進步,將會把成本降至15.8美元左右,達到天然氣的的水平。
但也面臨著諸多特有的課題。石油、天然氣只要打一口井就會自動噴出,而可燃冰還需要在地層中分解,額外多出一個步驟。日產量也只有天然氣的一半。另外,如果可燃冰連續分解的話,會導致周圍地層溫度下降,產量也隨之減少,也是一個難題。
日本在此次試驗生產中將130個大氣壓的可燃冰層降至30個大氣壓,對產生的氣體量和地層溫度變化進行調查,以幫助開發必要的技術。在日本海一側調查的可燃冰分布在海底表面,這一點不同于愛知縣和三重縣海域,因此需要另外的采集技術。估計日本海一側的商業化生產還要更晚一些。
在12日的日本內閣會議后的記者會上,日本經濟產業相茂木敏充指出,“即使是(美國的)頁巖氣,當時技術上也被認為非常困難,但如今已經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