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歐“再工業化”效果初現

時間:2013-02-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發達國家翹首以盼的“再工業化”并非簡單重歸工業化,而是一種重設計、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工業化”,其中服務性是顯著特點之一

以3D打印技術為例,據統計,使用相同數量的耗材制造零件,3D打印機的生產效率是傳統方法的3倍。由于能在需求終端精準打印,省去了物流、配送、上貨等成本,能為企業生產節省大量資本。隨著納米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接連實現突破,中高端電腦配件、汽車零部件的智能化生產成為可能,因而部分企業將這部分制造業務回遷本土就不足為怪了。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低端制造業外包趨勢仍然無法逆轉。在成本因素作用下,現階段傳統的低技術、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并沒有呈現規模化回流趨勢,而是逐步從中國向東南亞各國轉移。所謂勞動密集型產業“回流”,大多集中在石化、塑料制造產業等高度依賴能源生產的制造業部門。由于北美頁巖油開采帶來的低廉能源價格,石化產業向北美轉移的趨勢在加速。

在此背景下,中國在生產制造領域的地位也面臨新的挑戰。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1年流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達1170億美元,同比增長26%,而中國的這一同期增長率不到8%。資源類原材料漲價、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讓中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已漸行漸遠。同時,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及環保意識提升,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及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業面臨巨大轉型升級壓力。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要走到產業鏈高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節奏地調整產業結構,漸進式實現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順勢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以應對制造業轉移的趨勢。專家建議,由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是智能化、數字化,中國應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方面多做功課。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提高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替代低端產能、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將帶動整個產業形成成熟的技術能力和完整的發展體系。對于意欲走向國際市場的制造業企業,應先練好內功,采取漸進式國際化經營戰略,遵循技術研發國際化、市場銷售國際化到生產環節國際化這一普遍規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