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國再工業化的真正殺手锏 | 五年布局完殺工業4.0

時間:2018-06-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李克強總理在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確定科技創新和科研轉化的核心推動力。筆者認為,這才是撬動中國智能制造的真正力量。巧的是,大洋彼岸也傳來了美國再工業戰略的最新報告的清脆之聲。它,落在了國會的中心講臺。

【美國再工業化的真正殺手锏 | 五年布局完殺工業4.0】李克強總理在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確定科技創新和科研轉化的核心推動力。筆者認為,這才是撬動中國智能制造的真正力量。巧的是,大洋彼岸也傳來了美國再工業戰略的最新報告的清脆之聲。它,落在了國會的中心講臺。

2016年2月19日國會NNMI報告

近一年來,工業4.0的聲音過于喧嘩,導致大家紛紛涌到工廠,就地解讀工業4.0,以至于忽略太多更基礎的事情。

這種近距離的工業4.0實踐和期望,未免會產生一種過于短視的歷史觀,無法考量未來戰略的根基。

更何況,智能制造的問題絕不可能是一個工廠級的視角。

智能制造真正的關注者都會清楚,工業互聯網只不過是一個公司量級的策略,根本不是美國的國家戰略。美國制造業升級的真正舉國戰略是:國家制造創新網絡NNMI(NationalNetworkManufacturingInnovation),具有最為舉足輕重的位置。由于過度喜愛和關注這個創新中心,筆者將其命名為NNMI尼米戰略。

作為先進制造的計劃的一部分,國家制造創新網絡NNMI志在打通產學研鴻溝,構建從研究到制造的宏觀引領架構和基礎技術轉化。

美國NNMI尼米戰略思路是,不去強調當下的技術應用,而是致力于推進未來五年、十年的科研能力轉化。

因此美國先進制造再工業化法案和一系列行動而言,都在推動基礎科研能力的轉化。換言之,美國制造業創新的真正核心不在于工業互聯網——這最多不過是美國的先進制造的分支而已。

我們對于工業4.0的熱情,似乎讓整個業界過于舍本逐末,全國上下都在尋找智能工廠的示范和典型,而根本不考慮基礎工作問題。

而對于新工業革命的看法,美國的看法顯然更加長遠;而其落子則立意遼遠,直觀實用,解決問題要徹底得多。截至到2015年12月份,美國已經驗收了10個制造業創新中心,離目標還剩下5個。

這些創新中心,大都由美國國防部直接負責(國防部與美國制造業的淵源太深,影響太大,有機會我們再單獨聊聊這個軍民融合的話題),另外3個歸美國能源部管轄。這些中心陸續開幕的時候,出席的都是大人物,要么是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要么是國防部長卡特、能源部長,而且不厭其煩地四處宣講。

NNMI的牽頭機構

什么叫國家戰略?

僅僅在2014財年預算中,美國商務部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就一次性獲得10億美元的撥款,用于以后9年對15個制造業創新研究所的經費支持。配套資金體制悉數跟上,這個叫做“國家戰略”;

什么是國家態度?

總統親自、反復過問產學研項目并為之背書,這個叫做“國家態度”。

增材制造是最早入選的制造業創新中心NationalAdditiveManufacturingInnovationInstitute,現在已經更名為AmericaMakes。這個名字有雙重的含義,一方面美國意圖在3D增材制造這個領域,處于完勝的領先姿態;另外一個含義,則意味深長的多,以前美國人從來不關心“日本制造”還是“中國制造”,而現在美國正在尋求“美國制造”,以期待本土制造徹底成為美國GDP的強勁引擎。

DMDII數字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從某種角度而言,則更像是工業4.0的兄弟版本。這個創新中心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諾伊斯大學承擔,負責解決制造業圈生命周期的數字制造問題。美國國防部DoD對其深注信心,期待該創新中心的成果,可以改變未來軍工制造與裝備制造的面貌。它主要研究三方面的課題,包括先進制造企業,數據分析和智能機器。這些都是美國國防部最愛的菜。

美國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的三大關注點

輕量制造和現代金屬制造創新中心(LM3I),也簡稱為LIFT,就是“面向未來輕型制造”。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基本思路,招式間著眼轉化,劍并劍指向未來,不糾纏于當下的一城一池的得失(城池之戰,由GE的工業互聯網戰略,已經拉開陣地戰的局面),而是處處想著未來的先機。

美國這種立足科研轉化的國家戰略,屬于多點開花模式,完全沒有戲劇性效果,從媒體傳播的角度,就是一場馬拉松,無法找到持續、集中的興奮點;

而德國工業4.0則是一場宏大、帶有強烈沖突的舞臺,便于集中激情,便于集中運動為之瘋狂。

然而,這卻是戰略視野,是為未來謀局。唐末黃巢起義時,就看不上前輩王仙芝的志向,曾因后者接受朝廷小小的封職而對其拳腳相向。黃巢不為當下利益所動,“慢等暗戰絕殺”為上字訣,五年后終于花表長安。

工業4.0喚醒了中國的工業意識,因為它便于直播,便于解讀。制造業概念的普及和深度,這應該是德國概念對中國工業的最大幫助。這本身已經極其偉大了。但我們必須也要看到,這使得工業4.0的意義被過分夸大了。它看上去正在像一場運動,一種不太安詳的空氣躁動。

國務院會議確立的主題包括,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鼓勵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并享受多項政策優惠,以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

聽起來還不錯。一時間,股市立刻做出反應,高校概念股紛紛唱漲。這可真是追逐時髦趕風頭的慣常風氣。

智能制造需要一種安靜的耕耘和等待。真正的科研轉化,一定是五年十年之后見分曉。

近幾年,從綜合“專利許可收入”和“從企業獲得的研發經費”兩項指標來看,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情況還算不錯。但這僅僅停留在數量增長很快,真正能夠轉化和應用的專利不多。產學研結合,從來都是老話題,但似乎還在等待真正的青春煥發。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尼米的項目采用的模式都是公私合營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聯邦政府出資一部分,然后企業、院所、地方政府提供大約1:1的配套資金,并作為區域性的技術輻射中心。通過細致的組織保障和完善的資金使用機制,真正發揮使得“政府-院所-企業”三者的網絡捆綁和孵化效應。

NNMI的十大中心的分布

事實上,國家制造創新網絡也是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反饋與建議的總成。它表達了國防部、能源部等政府部門,和波音、洛馬、GE等工業領袖和硅谷界、院所對該計劃未來如何發展的共識。

五年之期,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十年之約,科研可以保障美國生產力的第一位置。這就是美國的制造業創新戰略:未來落子,遍地生風。此刻貼身觀望,正是吹起我們思緒的清醒時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