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分析 道路應該如何走?

時間:2013-0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主要還停留在小規模式的發展,并沒有形成產業化的運營模式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已經適應了機械化帶來的便利,從生產到生活,機器無處不在。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機器人需求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去年銷量為2.26萬臺,總數達到7萬臺左右,同比大增51%,而美德等國的增長比例均在40%以下,預計2014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將成為全球第一。

日本發那科、德國庫卡等公司在中國的機器人銷量上漲均超過100%,多家尚未在中國設工廠的國際領先機器人廠家正醞釀在中國布局。同時,在國內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沈陽新松、廣州數控等老牌勁旅摩拳擦掌與進口品牌較量,眾為興、利迅達等新兵異軍突起。他們都看到,在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夾擊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呈現出爆發的態勢。
 
在200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僅為3500臺,到2011年,這個數據躍升為7萬多臺。
 
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配置在汽車行業,隨著產業升級和人工成本上漲,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大大延伸。
 
2011年,日本發那科,德國庫卡等公司在中國的機器人銷量增速圴超過100%
 
如今,人與機器又將面臨一次交鋒。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將人們從簡單、重復、單一的機械化工作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擠占著勞動工人的生存空間。
 
但由于中國的工業基礎相對較差,無法生產必需的高性能材料,或是加工工藝達不到國外一流水平,因此基礎零部件無論是質量、產品的系列,還是批量化生產方面,都與國外的產品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電機、高精密度成套工藝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這些差距導致關鍵零部件必須依靠進口。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問題所在
 
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主要還停留在小規模式的發展,并沒有形成產業化的運營模式。高端領域的機器人還普遍用于進口,國產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中低檔水平。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發展,主要存在基礎零部件制造能力差、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國際在鼓勵工業機器人產品方面的政策比較少等方面。
 
盡管我國在工業機器人的相關基礎零部件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無論是從質量、產品系列全面、還是批量化供給方面都與國外的產品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高性能甲流伺服電機和高精密減速機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因此,造成關鍵零部件進口,影響了機器人的價格競爭能力。
 
目前,盡管已近有一批企業在從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開發,但是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缺乏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在機器人的市場方面一直面臨國外機器人品牌的競爭壓力,國外機器人作為成熟的產業采用降低整機價格,吸引國內的企業購買,而后續的維護配件費用卻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領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日本戰后為了鼓勵企業使用機器人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極大的促進了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前,日本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產業大國。工業機器人作為高新技術產品,應該比照新能源中的電動汽車,出臺相應的扶植政策,例如購買一臺國產機器人,給予財政補貼,將會提高工業機器人產品生產與使用的積極性。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道路應該如何走?
 
近兩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容量增幅平均高達50%,工業機器人是開拓市場的最大功臣。汽車制造業將逐步進行以機器人代替人力操作的改革,甚至富士康集團也提出要在其工廠大規模應用機器人。工業領域與機器人的高度結合已然是世界趨勢,而我國人力素質日漸下滑,擴大機器人應用也是我國未來發展中的必由之路。繼常州機器人產業園后,天津、昆山等地也陸續開啟機器人工業園的籌劃建設工作,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騰飛作著準備。
 
高技術產業形成的條件有三條,一是要有成熟的技術,二是要有廣闊的市場,三是要有大量資本的投入,缺一不可。
 
中國機器人缺乏大型支柱企業,更難以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目前,國內除了新松、博實等少數企業,中國工業機器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別是像ABB、庫卡、發那科等在全球有競爭力的品牌。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初期應該以市場應用為主導,婁企業需要機器人時由工程公司進口,再自行設計、制造配套的外圍設備,然后完成交鑰匙工程。
 
當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條件成熟后再轉變為以開發新型機器人和批量生產優質產品為主要目標,由其子公司或社會上的工程公司來設計制造各行業所需要的機器人成套系統,并完成交鑰匙工程。
 
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將與狼共舞
 
目前,世界工業機器人裝機總量已達到一百多萬臺,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以汽車制造業為例,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機器人的數量,日本為1710臺,意大利為1600臺,法國為1120臺,西班牙為950臺,美國為770臺,中國還不到90臺。如果考慮到制造業整體對機器人的需求,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有鑒于此,國際機器人產業巨頭紛紛在華建廠,全力拓展中國市場。
 
中國機器人生產企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則是要與狼共舞,跟國際巨頭短兵相接,爭奪市場。
 
國內機器人產業受制于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難以“自主”;但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的報告認為,技術與產業并非單向的“因果關系”,建議先建立產業化平臺,扶持自主品牌整機企業,以規?;瘧脦映掷m研發,尋求技術突破。
 
機器人技術,上海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有一定研發實力,不過這些研發零散、不連續,且局限于實驗室;而有影響的本地大企業對自主研發熱情不高,目前在做產品自主研發的是一些中小企業,盡管發展勢頭不錯,但關鍵部件幾乎全靠進口。因此,上海迫切需要建立大型整機企業來牽引產業鏈,有效整合國內的各方力量,推動機器人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研發。
 
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表示,機器人的制造及應用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制造業水平,發展機器人產業應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機器人的廣泛使用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關注程度,“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對工業機器人產業予以重點扶持。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化正處于關鍵的轉折點,如果政府能夠在基礎科學方面組織攻關,在市場開拓方面給予國內優勢機器人生產企業更大的扶持力度,我國機器人產業將步入發展快車道。
 
業內專家認為,工業機器人是一種典型的實踐性技術,應用是技術進步的動力。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平面關節型裝、點、搬運、碼垛機器人等系列產品,不少品種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但在基礎零部件制造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顯,造成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影響了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的競爭能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