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在線
文:傳動網2021年第一期
導語:資訊在線
數據
+16%
據SEMI預計2020年全球OEM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比2019年的596億美元增長16%,達689億美元,創下行業新紀錄;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將繼續增長,預計2021年達719億美元,2022年將達761億美元。
SEMI表示,半導體前端和后端設備需求將為增長提供動力。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備和光罩設備在內的前端晶圓廠設備2020年增長15%,達594億美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別增長4%和6%。代工和邏輯業務占晶圓廠設備總銷售額的一半左右,受尖端技術投資的推動,2020年支出將增長15%,達300億美元。NAND制造設備的支出2020年飆升30%,超過140億美元,而DRAM預計將在2021年和2022年引領這一增長趨勢。
SEMI預計2020年組裝和封裝設備市場增長20%,達35億美元,在先進封裝應用的推動下,2021年和2022年將分別增長8%和5%;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在2020年增長20%,達到60億美元,并將在2021年和2022年繼續擴大,以滿足5G和高性能計算(HPC)應用的需求。
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在2020年成為主要的消費地區。中國強勁的芯片和存儲設備投資,推動該地區在2020年首次占據半導體設備總市場的首位。

13.6億部
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2020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受到疫情沖擊,全年生產總量僅12.5億支,年減11%,為歷年來最大衰退幅度。而全球前六大品牌排名依序為三星(Samsung)、蘋果(Apple)、華為(Huawei)、小米(Xiaomi)、OPPO以及Vivo,與2019年度相較,最大的差異點發生在華為市占的變化。
展望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產業可望隨著日趨穩定的生活型態而回溫,透過周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預估全年生產總量將成長至13.6億部,年成長9%。

27%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調查統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發電需求有所收縮,但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占比不降反升,預計占比達到27%,同比2019年增加2.3個百分點。疫情讓投資者更清楚的認識到了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巨大潛在價值。從2019-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電氣化和基礎設施領域的累計投資將增加至49萬億美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約為11萬億美元,在光伏領域,年度平均投資將達到3180億美元。
據預計在2019-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滿足99%的全球電力需求增量。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占比將達到95%;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將達到60%;風能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將達到30%。
“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穩步增長,光伏總發電量達到約8452億kWh,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預計達到240GW,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實現恢復性增長。
41.43萬輛
近日,有外媒統計,在乘用車領域中,全球的新能源車(僅指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這樣可外接電源的車型)在2020年11月的單月銷量首次超過40萬輛,并且以41.43萬輛創造了新的記錄。其中,中國貢獻了超過19.8萬輛,而歐洲地區貢獻超過了16.6萬輛的銷量額,世界其它地區則總共貢獻了5.03萬輛,北美等地區遠遠落后。
根據EV Sales Blog的數據,全球新能源車在2020年11月同比增長了133%,是近八年來最高的,其市場份額達到了5.9%,也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從具體車型來看,特斯拉Model 3毫無疑問是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在2020年11月全球銷量超過3.9萬輛;而第二面則是中國品牌五菱汽車旗下的宏光MINIEV車型,其銷量已經達到了3.31萬輛。

+2.6%
群智咨詢近日發布2020全球智能電視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電視出貨逆勢成長,達到2.47億臺、年成長2.6%,創下近五年來高點;大尺寸化的趨勢持續,整體出貨面積年成長率高達15.7%。
具體來說,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電視出貨和需求雙雙下滑。隨后在宅經濟帶動之下,電視需求逆勢成長。2020年全球電視面板投片量減少1.3%,這也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電視面板產能減少。
終端產品方面,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電視出貨量只有1.02億臺,相比前一年同期減少4.9%。不過第三季需求大幅攀升,單季出貨量沖上7430萬臺,年成長20.8%、季增44.8%。第四季出貨平穩、約7000萬臺,年減2.1%、季減5.6%。2020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達到2.47億臺、年成長2.6%。
預計2021年受限于面板供給吃緊,電視整體出貨表現將略為下滑,預估出貨量將減至2.39億臺。
10億美元
在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電源和光伏逆變器需求的拉動下,根據Omdia的《2020年SiC和GaN功率半導體報告》,全球SiC和GaN功率半導體的銷售收入,預計從2018年的5.71億美元增至2020年底的8.54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每年的市場收入以兩位數增長,到2029年將超過50億美元。
“價格下降最終將刺激SiC MOSFET技術的更快采用。”Omdia功率半導體的高級首席分析師Richard Eden說,“相比之下,GaN功率晶體管和GaN系統集成電路最近才出現在市場上。GaN是一種寬禁帶材料,具有類似于SiC的性能優勢,但其成本下降的潛力更大。這些價格和性能上的優勢是有可能的,因為GaN功率器件可以在硅或藍寶石襯底上發展,而硅襯底和藍寶石襯底比SiC便宜。盡管GaN晶體管現在才上市,但Power Integrations、Texas Instruments和Navitas Semiconductor等公司GaN系統集成電路的銷售額預計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行業
亞洲材料價格在中國拉動下呈上漲基調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亞洲材料行情隨著中國內需和美國汽車、住宅市場的復蘇,以上漲基調迎來了2021年。中國2020年增加了鋼材與合成樹脂的進口,2020年下半年亞洲各國的內需也快速復蘇。供給跟不上,供應短缺跡象推動上漲加速。雖然這種趨勢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根據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新冠疫情的變化,2021年上半年趨勢也有可能改變。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2020年1~11月進口數據顯示,鐵礦石同比增長10.9%,增至10億7335萬噸。由于來自基礎設施相關領域和汽車的旺盛需求,粗鋼產量增加;以面向汽車和建材的鋼板為中心的鋼鐵產品的進口量增加也達到7成多,彌補了國內產量不足。
亞洲材料價格在中國經濟復蘇的背景下,自2020年4月前后轉為上漲,典型例子是鐵礦石。美國調查公司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的統計顯示,鐵礦石的國際現貨價格截至2020年底為每噸159.2美元,在1年里上漲7成以上。
日本三類電子產品銷量暴增
據日媒報道,在新冠疫情再度擴大的背景下,日本家電的消費趨勢發生了變化。目前業績實現增長的是加濕器、平板電腦及烹飪家電三種產品。出于預防感染等想法,消費者紛紛購買加濕器,愛麗思歐雅瑪的加濕器11月銷售額達到上年同期的3倍,該公司啟動了增產。在疫情導致消費遇冷的背景下,“居家”需求對家電行業形成了支撐。
隨著居家辦公的普及,人們居家時間增加,平板電腦也實現增長,日本調查公司MM綜研公布的2020年4-9月日本國內供貨量為461萬臺,時隔3年創出歷史新高。聯想日本去年4-10月的門店銷售業績約達上年的2倍。
在2020年日本疫情全面擴大的3月以后,烤面包機等烹飪家電一直保持良好銷售業績。在4月以后的多個月份,日本新興家電廠商巴慕達(BALMUDA)的主力高端烤面包機月銷量刷新紀錄。
晶圓代工業供需失衡,多地企業加入漲價潮
據businesskorea報道,晶圓代工企業正經歷一波高潮,訂單量已超過他們的能力。向臺積電和三星下單AP、GPU和汽車半導體的企業客戶需要等待一年多。由于供不應求,代工服務費用激增。臺積電最近取消了對大公司客戶3%的折扣政策。中國臺灣的聯電和世界先進將服務價格提高了10%以上。“隨著中國臺灣企業選擇漲價,韓國企業也在效仿,”當地一家封裝公司的管理人士表示。

缺箱狀況持續,多數航線運價上漲
去年12月以來,在海運需求旺盛,集裝箱大量短缺的情況下,貨主正面臨著飆升的集裝箱運費和附加費,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目前已經有多家船務公司發布了2021年漲價通知。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宣布已于12月至明年在歐洲和東亞地區征收一項新的旺季附加費(PSS)。
據報道,歐洲疫情的反復刺激了當地進口需求,市場貨量保持高位,航線運能緊張的狀態還在加劇,供需矛盾仍未得到緩解。波斯灣航線市場表現總體平穩,需求保持穩定,市場運力控制在相對合理區間,供需關系保持平衡。澳新航線目的地市場處于運輸旺季,運輸需求穩中有升,供需關系保持良好。南美國家受疫情影響產能不足,大量物資依賴進口,運輸需求持續高位運行。北美航線,美國新冠疫情依然嚴峻,累計確診人數和單日新增病例仍高踞榜首,嚴重疫情阻礙了物資開箱轉運,市場運力相對穩定,但市場運能受限于日益加劇的缺箱狀況,上升空間有限。

嚴重缺芯!全球多家車企面臨減產停產危機
近日,據央視財經報道,因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出現供給失衡,除電子行業外,汽車產業也受到了嚴重的波及,致使大部分車企被迫減產停產。
受到影響的車企不乏一些大型企業,如福特、豐田、日產等。其中,福特汽車表示,由于半導體芯片的短缺,其位于美國肯塔基州的工廠生產線將被迫提前停產。而日產汽車也表示,半導體芯片無法滿足需求,迫使他們不得不調整日本工廠的產量。菲亞特、克萊斯勒也在近日宣布,將暫時關閉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以及位于墨西哥的一家小型SUV工廠。
此前在2020年12月,大眾汽車就已經傳出過因新品供給不足,而造成部分車型停產,并且臨時調整了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產量,并于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執行。
iPhone上半年將增產30%,核心供應鏈受益
根據韓媒Thelec引用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蘋果已向iPhone相關供應鏈廠商轉達了增產計劃。2021年上半年計劃生產的9600萬臺中包含新款和中低端型號的全部數量。旗艦型號12 Pro和12 Pro max、11系列、SE型號均計劃進行增產。
報道指出,隨著iPhone產量比同期增長30%,日本的iPhone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業績也有望迎來增長。Murata、Sony等iPhone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期待營收的提升。
2020年秋季上市的iPhone12系列支持5G通信,銷量整體呈現增長勢。而蘋果上調明年上半年產量是為應對5G型號換機需求。根據報道顯示,iPhone2021年產量包含新舊機型,將達2.3億臺,環比2019年增長20%。若真能達成預測值,數量直逼2015年的巔峰記錄。
某蘋果供應鏈相關人士在與日本經濟新聞的訪談中表示:明年上半年iPhone生產計劃已經確定,前景非常明朗。尤其iPhone12 Pro和Pro Max需求比預期更加強勁。
歐洲90%以上的口罩從中國進口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盟國家2020年上半年在防護口罩上的總支出為140億歐元,而2019年上半年才花費8億歐元。大部分口罩(92%)是從中國進口的。
其中,盧森堡在防護口罩上的花費最多:每名居民平均花費121歐元。德國和比利時居第二,平均每位居民為53歐元。保加利亞、希臘、克羅地亞和瑞典支出最少,人均不到8歐元。以德國為例,在疫情暴發后一共交付了近800架飛機的口罩。2020年初,由于口罩供不應求,歐洲涌出上千家口罩企業,僅德國就有超過500家公司轉型生產口罩,甚至希望口罩生產“去中國化”。
“但第二波疫情暴發時,各國幾乎都向中國進口口罩,沒了自己生產口罩的激情。”德國柏林醫療貿易商本恩德表示,主要還是中國口罩的價格優勢,每只普通口罩出口價才約0.05歐元。中國口罩企業有原材料、人工費用等許多優勢,且德國政府也不再給予本國企業補貼。

村田:春節前MLCC供應吃緊
據彭博社1月6日報道,村田制作所社長中島規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因為蘋果等全球智能手機廠商需求旺盛,預估村田在2月農歷春節前后為止,部分MLCC的供應將持續呈現非常緊繃的狀態。
中島規巨指出,華為受到美國制裁市占率下滑,從蘋果、三星到小米、Oppo和ViVO都在向村田確保供貨,大力增產搶奪華為空出的市場。“手機大廠都在搶我們原本供應給華為的產能,但我無法確定這些需求有多少是真正符合產能預估的,我覺得他們的舉動似乎有些過熱,預計訂單將在2月份和3月份開始下降。”
中島規巨談到,其中用于5G智能手機的微型、高容量MLCC需求特別強勁,目前旗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接近100%。在早前接受采訪時,中島規巨就透露,工廠不會休假,將全力趕工滿足堆積如山的訂單。
企業
丹佛斯中國舉行兩大落成慶典
12月中旬,丹佛斯天津雙喜臨門,位于武清園區新倉庫和天津市新辦公室相繼舉行落成慶典,與丹佛斯的合作伙伴、客戶、政府等利益相關方共同慶祝丹佛斯中國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
丹佛斯數字化辦公室方案覆蓋了一整套數字化辦公解決方案,其中的兩個數字化工具:Robin和Envoy涵蓋了座位及會議室預訂,還有訪客管理,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利用大數據管理,丹佛斯數字化辦公室方案將“引領未來的辦公模式”的全新理念引入中國,讓員工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更加支持多樣性和包容性,助力公司跨事業部跨區域之間的協作,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高效服務。
丹佛斯武清園區是丹佛斯在中國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為滿足園區各產線不斷擴產的需求,丹佛斯武清園區拓展完成一座近一萬平米的全新智能化倉庫。新倉庫解決了武清園區兩個丹佛斯工廠的倉儲周轉壓力,為未來原材料和成品增長提供堅實保障,不但詮釋了高度自動化物流倉庫的概念,同時可以更有效、快速、穩定地服務于合作伙伴。

臺達與江蘇國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近期,臺達與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國茂”)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雙方致力于以“減速機+變頻器+電機”為基礎,共同打造高度整合的傳動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為邁向數字化和精益生產的工業用戶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持與服務。臺達-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左)、江蘇國茂副總裁王曉光(右)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陳敏仁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推出變頻器以來,臺達變頻器就以優秀的品質,貼近本土的設計以及準確的市場定位,贏得了眾多工業用戶的認可。此次與江蘇國茂的合作,雙方在產品上達成了合理的互補,對接下來推動重工業領域用戶應用高階傳動系統提供了可靠支持。
王曉光對此次合作也充滿了期待,他表示,減速機作為制造業的基礎裝備之一,隨著精密制造的發展,未來客戶的訴求將是需要整套的傳動解決方案。期冀通過與臺達優質的變頻器結合,加速提升減速機傳動系統化的整體效能。

近期,蘇州偉創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創電氣”)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鑼上市。
此次偉創電氣發行4,500萬股,發行價格10.75元,發行后總股本18,000萬。募集資金總額為48,375萬元,其中36,309.86萬元擬投入募投項目,分別用于蘇州二期變頻器及伺服系統自動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9,110.33萬元、蘇州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7,199.53萬元及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達產后計劃新增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產能45萬臺/年。上述項目的推進和實施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實力,支持公司主營業務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臥龍電驅與鑫可傳動簽署長達九年的采購合同
1月4日晚,臥龍電氣公告,近期,公司與浙江鑫可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鑫可傳動”)簽訂定點函,公司將為鑫可傳動提供新能源汽車電機,本定點函所對應的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銷售預估金額為14億元,履行期限預計為2021年至2029年。
鑫可傳動成立于2017年8月,其主營業務為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機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齒輪及齒輪減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車生產測試設備銷售等。
臥龍電氣發布的公告稱,鑫可傳動是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變速箱生產企業。
公司稱,合同雙方履約能力良好,均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上述合同的履行,將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加大中國市場投資,成立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為更好地融入本地產業生態,為中國客戶服務,日前ADI公司宣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將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升級為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作為ADI在中國投資運營的總部型機構,這是ADI在中國市場實施本土化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ADI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承諾。
此次升級后,ADI中國將擁有從需求調研、產品定義、研發、市場銷售與運營的全方面能力。新公司將針對中國市場,開發本地自主決策的產品,并提供靈活的人民幣支付結算模式,未來還規劃在中國設立物流倉儲中心,并逐步完善本地供應鏈與生產合作體系,提升對中國客戶的支持力度。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后,將擁有更多的本地決策能力,決定產品與技術的投資方向,敏捷地響應本地市場的創新需求,原ADI中國研發中心相應升級為ADI中國產品事業部,其角色從支持全球研發,轉向為中國市場量身開發定制產品。

西門子與星邦智能攜手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
近日,星邦智能正式與西門子簽署數字化項目實施戰略協議,雙方將基于工業4.0的理念在智能制造和大數據等方面進行合作。
星邦智能全稱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位于在湖南長沙。公司專注于各類高空作業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目前已擁有自行直臂式、自行曲臂式、自行剪叉式、蜘蛛式、車載式、套筒式6大系列高空作業平臺,產品作業高度從6-48米,產品系列齊全,品種規格豐富。
此次星邦智能與西門子合作,將借鑒其在電氣化和數字化領域的全球領先經驗,與其攜手共同開發和打造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行業數字化標桿工廠,加速數字化進程。
藍海華騰挺進“世界屋脊”,5000米高原見證硬核品質
近期,搭載藍海華騰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的礦用90噸純電動寬體自卸車分別在青海(海拔約4300米)、西藏高原礦山(海拔約5000米)環境成功運行。
在西藏某大型礦山,平均海拔約為5000米,采用傳統燃油礦山車,從山上往山下運輸渣土和礦石。由于高海拔、低氣壓,發動機進氣量會減少,燃油燃燒不充分等原因,導致車輛的動力下降、油耗高且污染環境。一批節能、環保的90T礦用純電動寬體自卸車解決了在礦區高海拔低氧環境下,車輛動力不足和高燃油運輸成本的問題。該車可智能地根據工況需求,通過大功率藍海華騰電機控制器與單、雙電機自動匹配運行,雙電機制動功率高達580kW,最大限度回收下坡能量實現電能的循環利用,提升了客戶運營的經濟效益。
藍海華騰攜手車企,在高原高海拔、陡坡等極端嚴苛環境下,用高可靠性展示了中國新能源礦用純電動寬體車和電機控制器的科技進步與不斷開拓的精神,用實際行動為采礦業發展裝上全新引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