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步電動機V /F控制策略優化

文:王會錦 郝亞川 干永革2018年第二期

導語:本文在傳統 VF 控制算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包括預勵磁、定子電流抑制、諧振抑制等功能的 VF控制策略優化方案。

    摘要 :本文在傳統 VF 控制算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包括預勵磁、定子電流抑制、諧振抑制等功能的 VF控制策略優化方案。通過預勵磁,可以增大電機啟動瞬間的轉矩輸出;通過電流抑制功能,可以限制電機啟動過程的電流幅值,避免過流跳閘;諧振抑制功能可以消除電機在某些特定頻段的振蕩現象。仿真和實驗都證明了以上算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1引言

    變頻器驅動控制一般分為VF開環控制、矢量控制以及直接轉矩控制等。VF控制屬于開環控制,控制算法簡單,實現成本低,不依賴電機參數,系統魯棒性高,但是轉速控制精度不高,動態響應慢。矢量控制則可以通過旋轉坐標變換對磁通和轉矩實現解耦控制,使交流電機具有類似直流電機的優良控制特性,轉速控制精度高,但是這種控制方法受電機參數影響較大。直接轉矩控制則是保持定子磁鏈幅值恒定,通過控制電機負載角來直接控制電磁轉矩,具有較快的動態響應。

    相對于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來說,VF控制在轉速控制精度和動態響應速度等指標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其實現方法簡單、成本低,魯棒性高,在交流調速領域依然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此外,從系統通用性的角度來說,VF控制也是交流變頻驅動領域最基本、適用場合較多的一種控制方式。因此,在傳統VF控制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控制策略的完善和優化,已減少或彌補其在控制精度和響應速度等方面的不足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預勵磁、定子電流抑制、諧振抑制等功能來優化VF控制性能的控制策略,并通過仿真和實驗對控制策略進行了分析和驗證。

2VF控制原理

    根據電機學原理,異步電動機的相電動勢表達式為

    式中,f1為定子電源頻率,N1為定子每相繞組匝數,KN1為繞組系數,φm為主磁通。

    可以看出,當E1/f1的值保持不變時,主磁通φm保持不變。但是電動勢E1不能直接控制,因此我們通過控制定子電壓U1與頻率f1的比值保持不變,從而使主磁通保持恒定。當頻率較高時,定子電壓較高,可以忽略定子電阻的電壓降;但是在低頻時,定子電阻壓降的影響不可忽略,需要通過定子電壓補償的方式改善VF控制的低頻性能。

    本文所采用的控制策略的整體框圖如圖1所示。在傳統VF控制的基礎上增加了預勵磁、定子電流抑制和諧振抑制功能。預勵磁功能可以在電機啟動之前預先建立磁通,使電機在啟動瞬間有一定的轉矩輸出,加快電機的啟動速度;定子電流抑制功能可以抑制電機加速過程中電流模值在允許的范圍內,防止電流過流保護跳閘;諧振抑制功能則可以有效抑制電機在某些特定頻段的振蕩現象的發生。

3 預勵磁功能


    在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系統中,電機啟動時往往會因為啟動轉矩不足導致電機啟動緩慢,從而造成啟動電流過大,一方面可能造成系統的過流報警導致跳閘,另一方面可能對變頻器的電力電子器件造成損壞或減少裝置的使用壽命。

    提高 VF 控制下啟動轉矩的有效方法是直流預勵磁,就是在電機啟動之前在定子側施加直流電壓,從而在電機內部注入直流電流,建立一個固定方向與幅值的磁鏈,由于方向固定,轉子繞組不會切割磁力線,因此不會發生轉動,預勵磁時間結束后進入 VF 正常啟動狀態。

    直流預勵磁的理論分析如下:異步電動機的單相等效電路如圖 2 所示,圖中 為定子電壓,R s 為定子電阻,R r '/s為歸算到定子側的轉子電阻, 為定子漏抗, 為歸算到定子側的轉子漏抗,R m 為激磁電阻,L m 為激磁電抗, 為定子電流, 為轉子電流。

    電機定子磁鏈公式、轉子磁鏈、氣隙磁鏈分別為:

    當勵磁電流穩定時,轉子電流為0,式(2)可以寫成:

    可知,定子磁鏈、轉子磁鏈、氣隙磁鏈同向。根據異步電動機矢量控制理論,同步旋轉坐標系下轉矩公式為

    可知,當定子電流與定子磁鏈方向相差90°時輸出轉矩最大,因此在預勵磁結束時刻將輸出電壓矢量變換90°,即輸出一個與磁鏈矢量相差90°的定子電流矢量,就可以提高啟動瞬間的輸出轉矩,改善啟動性能。

    本文的直流預勵磁具體實現方法如圖3所示。首先根據電機勵磁時間常數給定預勵磁時間,給定預勵磁電流指令,采用電流模值閉環輸出得到給定電壓幅值,并給定初始電壓矢量角。當到達預勵磁時間后,輸出電壓矢量角增加90°,使得該瞬間的電流矢量和磁鏈矢量的夾角為90°,輸出最大轉矩,之后電機慢慢回到VF曲線啟動運行。預勵磁時間的取值和勵磁電流的取值。

4定子電流抑制

    定子電流抑制功能(Imax控制,下同)的作用是保證電機在啟動過程中定子電流值不會超過設定值。

    根據圖2的電機等效電路所示,電機定子電流增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轉差s變大,造成電路右側之路的等效阻抗很小,定子電流變大;二是定子電壓變大,在電路等效阻抗不變的情況下,定子電流變大。針對第一個原因,可以通過減小變頻器輸出的同步頻率,從而減小轉差,從而達到減小定子電流的目的。針對第二個原因,則可以通過降低輸出定子電壓的幅值來減小定子電流。

    根據以上分析,Imax控制的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整個控制功能由頻率調節器和電壓調節器構成,前者的輸出作用于輸出頻率,后者的輸出作用于輸出電壓,兩個控制器均由PI調節器來實現。為了達到限制電流的目的,調節器的輸出必須設置上限為0,目的是當定子實際電流值沒有超過電流設定值Imax_set時,PI調節器不起作用,以防止將電流調大。當頻率調節器起作用時,輸出頻率減小,可以一直減小到允許的最小頻率,同時速度給定的斜坡輸出保持恒定,如果電流仍然沒有降低到要求的范圍內,就需要通過電壓調節器的作用使電流繼續降低。當電流限制在Imax_set以下時,輸出頻率仍沿著原來設定的斜坡繼續啟動。

5諧振抑制

    異步電機在VF開環控制模式下的空載或輕載運行時往往會在某一頻率段產生運行不穩定現象,轉矩波動,電流大幅變化和頻率的變換,也就是電流振蕩現象。很多論文對該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與電機參數、DC濾波電容、載波頻率、系統諧振頻率等眾多因素有關。該現象通常會導致系統過流報警跳閘,使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下降,因此對該現象進行有效的抑制十分必要。

    當電機發生振蕩時,定子輸出頻率不變,轉差發生波動,意味著電流有功分量發生波動。因此,可以通過提取有功電流振蕩分量,反饋至輸出頻率抑制轉差波動,從而達到抑制電流振蕩的目的。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定子電流有功分量的振蕩抑制方法,其具體控制框圖如圖5所示。

    采集三相定子電流,經過CLARK變換和PARK變換得出定子電流的有功分量iq和無功分量id,變換角度通過定子電壓矢量角減去得到,近似等于轉子磁鏈角。將有功電流分量iq經過濾波環節(圖中M2模塊)后與iq相減,得到有功電流中所含的振蕩分量,振蕩分量經過比例系數Kp后作用于給定頻率fset,得到最終的輸出頻率fout。圖中的M2模塊用來控制諧振抑制功能作用的頻率段,通過對f1和f2兩個參數的設置,來確定諧振抑制功能的起始作用頻率和終止作用頻率。

6仿真研究

    本文對上述控制策略進行了PSIM仿真,仿真所用的電機參數如表1所示。根據電機參數設置了仿真和實驗時的各變量的基準值,其中電壓基準值為相電壓峰值310.23V,電流基準值為相電流峰值32.23A,頻率基準值為50Hz,其他基準值均由這些基準值計算得出。此外,計算得電機額定負載為71.94Nm。

6.1預勵磁功能的仿真

    預勵磁功能的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電機負載為額定負載,變量顯示均為標幺值。

    圖6(a)為沒有加入預勵磁功能時電機直接啟動的電流波形;圖6(b)為加入預勵磁后的電機的啟動電流波形;圖6(c)為無預勵磁功能時的轉速跟蹤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實際轉速跟蹤較慢,啟動有延時;圖6(d)為有預勵磁功能時的轉速跟蹤仿真波形,實際轉速跟蹤較快,基本是無延時啟動。

6.2Imax控制功能的仿真

    Imax控制功能的仿真波形如圖7所示,電機負載為額定負載,加速時間2s。沒有加入Imax控制功能時,電機啟動時的電流波形如圖7(a)所示,電機起動過程中,大約在0.2s~0.45s的范圍內,電流模值超過1.0,最大值達到1.7左右,啟動電流比較大。使能Imax抑制功能,電流限幅Imax_Set=1.0,其電機啟動波形如圖7(b)示,整個啟動過程中,定子電流模值一直被抑制在1.0左右及其以下的范圍內,可以有效控制電機啟動過程中的電流模值,避免電流過大造成過流報警甚至跳閘。

6.3諧振抑制功能的仿真

    給出一組電機參數,在給定系統參數的情況下在20~30Hz頻段容易發生振蕩,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仿真,電機參數如表2所示。

    圖8給出了諧振抑制的仿真波形。圖8(a)為未加入諧振抑制時20Hz時的三相電流波形,可以看出發生了很嚴重的振蕩現象,圖8(b)為加入諧振抑制時的20Hz時的三相電流波形,可以看出電流變得三相對稱且正弦。

7實驗驗證

    本文在仿真的基礎上進行了實驗,實驗電機參數如表1所示。

7.1預勵磁實驗

    預勵磁功能的實驗波形如圖9所示。

    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相同,通過直流預勵磁預先為電機建立磁場,可以有效提高電機啟動瞬間的輸出轉矩,加快電機啟動速度。

7.2Imax控制實驗

    實驗時電機空載,加速時間2s。圖10(a)為沒有Imax功能時的定子電流波形,可以看出,電機啟動初始的0.5s時間內,電流模值比較大,最大為0.75左右。圖10(b)為能使電流抑制功能后的定子電流波形,Imax_Set給定為0.45,可以看出,電流被有效限制在0.45及其以下的區域內。

    實驗波形可以看出,Imax抑制功能可以有效控制電機加速電流在要求的模值范圍內,防止出現過流跳閘。

7.3諧振抑制實驗

    實驗發現,實驗用電機在頻段10Hz~33Hz左右的范圍內發生振蕩,因此設置諧振抑制起始頻率為5Hz,諧振抑制終止頻率為40Hz,使其包含發生振蕩的頻段。此外,通過調節諧振抑制功能中的濾波時間常數和比例控制系數,使振蕩得到有效的抑制。圖11(a)和(b)分別給出了電機在轉速500rpm時的抑制前和抑制后的三相電流波形。從圖中可以看出,加入諧振抑制功能后,電流振蕩得到有效抑制,三相電流對稱且正弦。

8結論

    本文在傳統VF控制方法的基礎上研究了預勵磁、定子電流抑制、諧振抑制等功能的實現,用以優化VF控制的控制性能。

    在電機啟動之前通過直流預勵磁,可以有效增大電機啟動瞬間的輸出轉矩,加快電機啟動速度。

    通過對三相定子電流進行采集,并對其模值進行監控,利用分別作用于輸出頻率和輸出電壓的兩個調節器,在電流模值超過允許值時可以通過降低頻率或電壓達到將定子電流限制在允許范圍內的目的,防止過流故障的發生。

    通過對三相定子電流進行矢量分解,得到其有功電流分量,并提取其波動分量,使其作用于輸出頻率,可以有效抑制電機在某特定頻段內的振蕩現象。

    本文對以上控制算法進行了仿真研究和實驗驗證,仿真結果和實驗結果有效驗證了算法的準確性和可行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