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工作是有計劃、組織、指揮、監督調節的生產活動。以最少的資源損耗,獲得最大的成果。是對企業生產系統的設置和運行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又稱生產控制。
一種很有意義的爭論就是“管理究竟是技術還是藝術”?我認為管理首先是技術,然后才是藝術,說管理是技術。是因為管理有具體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場合下可能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就比如彈鋼琴,在學習彈鋼琴時沒有什么藝術可言的,都是具體的技術細節,包括手指的力度、指法。雙手的協調,認識五線譜等,都是具體的技術和方法,只有把這些具體的技術和方法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夠將其進行組合了,運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他們,這時候才談的上藝術。沒有技術的藝術雖然不能主不是藝術,但至少是盲目的藝術。管理亦是這個道理。
經常聽到關于這個問題的議論和討論,很多人的管理是藝術為理由,以為管理是不需要學習或者是不可掌握的。其實恰好相反,生產管理工作是必須學習的,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和方法,才能通過靈活的運用這些方法和技術來達到管理的目的。現在我們所欠缺的,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術,包括任何接受上級的指令,如何給上司提出建議,如何給下屬布置任務,如何與其它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授權,如何了解員工的心態,并有效地激勵他們,如何通過自己的專長影響下屬,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擺脫工作中的繁忙狀態等等。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我們不明白,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做?為什么呢?一是習慣,二是能力,我們企業的管理員,知道的太多了,什么新概念,新理論他們都知道,遺憾的就是做不到。
生產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對人的激勵問題,激勵不是操縱,不是牽制,而是對人的需要的滿足,是通過滿足需要對人的行為的引導和對人的積極性的調動。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認識人性的特點,適應人性的特點,是激勵有效性的保證。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共同的只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贏得員工的真心,人是千差萬別又不斷的變化的,對張二適用的激勵方法,對李四未必有效,因此,生產管理工作必須有區別有借鑒的意義和作用,又因為人的差異性。照搬理論和模仿他人不可有效激勵員工。
通常來講,生產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內容:第一,要設計科學的組織結構與組織文化做好組織管理,使整個部門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根據產品需求預測作出產能規劃,要求生產管理工作人員要清楚自己的產能及瓶頸并據此作出工具設備計劃及人力資源需求與培訓計劃。第三,生產管理工作根據生產計劃安排生產,并配合相關部門確保計劃的達成。如有異常,應及時反饋。如實在無法達成,應配合計劃部門做好計劃調整。為跟蹤生產狀況,要求作好看板管理。第四,配合生產工程部門制定好作業標準,并培訓工人以確保按標準作業。第五,配合生產工程部門改善工藝,并在內部形成獎勵機制,以提高作業效率。第六,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品質管理。要求員工按標準作業,樹立下一工序就是客戶的思想,做好工序作業特別是關鍵工序的控制,并以完善的三檢機制來確保品質。第七,配合相關部門作好物料管理。首先要配合相關部門作好備料或配送工作,同時要作好現場物料及半成品管理。通常來講,當日生產結束,生產線不應有剩余物料及成品。壞料要及時退倉。第八,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生產部門的成本管理主要通過改善工藝,提高作業效率并減少物料及輔料的耗用實現。第九,做好5S工作,標示清楚,物料文件及工夾具與日常用具分類存放方便使用,環境整潔賞心悅目。第十,作好文件管理工作,使各項工作都有文件可依并方便使用,同時各項記錄與報告要有效率并妥善保存。第十一,配合相關部門作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員工衣食住行及健康安全等有起碼的保障。第十二,配合相關部門作好績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