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走近醫療物聯網

時間:2012-05-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醫院遇到物聯網,兩者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前者在新醫改的指導下逐漸轉型為基礎醫療服務平臺,后者正在從單點應用向全網絡平臺應用轉型。

  當醫院遇到物聯網,兩者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前者在新醫改的指導下逐漸轉型為基礎醫療服務平臺,后者正在從單點應用向全網絡平臺應用轉型。

  走近醫療物聯網

  如果在路上隨便問個路人:“你愿意去醫院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們不愿意去醫院,一方面由于去醫院多是就醫,誰都不愿意病痛纏身;另一方面,則是和當前就醫難的大環境有關。

  為此,一些醫院開始了醫療物聯網的建設,通過對患者、醫療設備進行自動識別,優化醫院現有的信息系統,既構建了一個實時監控和預警反饋有機結合的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同時也能有效緩解病人“看病難”的問題。

  新醫改突圍

  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醫院,從和一些患者溝通的結果看,患者普遍不滿意現有的就醫環境,“耗時、費力、貴”是患者對醫院的普遍印象。一位患者無奈地告訴記者:“一般像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我們都不來醫院看,實在是耗不起這個時間,掛號、交費、化驗、拿藥哪項都要排隊,如果化驗的項目多,光交費就要排好幾次隊。所以如果我們來醫院,最少要來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專門負責排隊。”

  據記者觀察,醫院掛號、交費、取藥以及化驗、影像等檢查環節人員滯留情況最嚴重,寬敞的大廳和走廊到處人頭攢動。在這樣的就醫條件下,感冒患者在醫院所耗費的時間至少要半天左右,另外,如果去一些病患扎堆的大醫院就醫,不但半天時間遠遠不夠還要起大早排隊掛號。

  醫患關系緊張、醫療體系效率低下、醫療服務質量欠佳讓醫院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易放難收。再加上醫療信息無法共享,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門可羅雀,患者輾轉于不同醫療機構的重復檢查和繁瑣手續更是耗時耗錢,這就造成了公眾對當前孕婦公共醫療服務現狀的怨聲載道。

  新一輪醫改方案的推進無疑是物聯網在衛生醫療領域發展的重要機遇。新醫改的成功與否,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患者在醫院中掛號、劃價、收費與報銷將經由網絡直接進行,大大簡化了就醫流程,緩解了排隊問題。而在解決“看病貴”方面,物聯網使醫藥生產、流通、銷售的各環節透明化,不僅對藥品加成產生有效監督,也對用藥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記者觀察到,醫療信息化的利好逐漸在就醫環境中體現出來,雖然目前各醫院仍舊存在不同程度的排隊現象,但是縱向對比,排隊時間有了明顯變化。以北京通州區潞河醫院產科為例,以往由于產科患者多為孕婦孕檢,就醫時間、頻率以及檢驗項目相對固定,因此產科是整個醫院最“熱門”的科室之一,從周一到周五,產科的走廊座椅上都擠滿了孕婦。

  家屬為了快點結束檢查,想出了各種方法,幾乎達到了“見縫插針”的水平。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患者與家屬的“自救”方式也凸顯了醫院流程控制的缺失。為此,一些醫院進行相關改革和改善。據了解,潞河醫院在進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統升級后逐漸改善了就醫流程,現在每個科室都安裝了候診指示牌,實時顯示患者就醫的排序和自動分診后的診室。雖然仍舊無法準確顯示就診時間,但是患者不用再寸步不離地守在分診臺候診了,大大緩解了分診壓力。即使是在就醫流程中的“死穴”——影像科,改善也是顯而易見的。

  近日,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指出,新醫改進行三年來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城市大醫院“三長一短”(排隊掛號、交費和拿藥的時間長,但醫生問診和檢查時間較短)的問題逐步緩解,患者就醫感受有了較大改善。

  信息化推動力

  2012年4月,在北京順義區醫院一座不起眼的二層樓里,副院長趙躍華給記者描述了順義區醫院與體制弊病打的一場遭遇戰。北京順義區醫院是一家集預防、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現開設病床780張,2011年門急診量130余萬人次,是北京市電子病例試點醫院之一。“這130萬人次的門急診量,其中至少有60%是完全可以在社區醫院解決的。”在趙躍華看來,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首先要從分級醫療入手。

  “病人就醫應該先去社區醫院,社區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轉到二級醫院,依此類推。在這個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分流,解決病人扎堆大醫院、社區醫院卻很少有人問津的問題。同時,社區醫院對病人進行第一輪篩診后,由社區醫院完成二級醫院的預約掛號,這就提高了病人掛號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避免病人病急亂投醫,也減少了二級以上醫院的門診壓力。”趙躍華說道。

  但是,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制約著分級醫療的開展。據了解,我國每1萬人中只有14名醫生,這個比例還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醫療資源十分匱乏。同時,大量優秀醫生集中在大醫院,不愿意去社區醫院,也造成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改革推進舉步維艱。

  物聯網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全新的診療模式可以把目前大多數醫院以治療為主的診療方式轉為預防和康復,降低醫療資源使用,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醫院運作效率,有利于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

  此外,物聯網技術還可以通過現有通信網絡收集病人的心率、血壓、呼吸、血氧、心電圖、行動模式等各種數據,把不同地區的病人數據傳輸到各種醫療機構,對病人病情進行檢測,隨時調整用藥或提醒病人入院進一步檢查。例如,為慢性病患者配備了傳感器,從而可以持續不斷地監測他們在日常活動中身體狀況,這樣患者不必往返于醫院,醫生也能得到患者的身體狀態信息,及時發現處理相關異常情況。在美國,僅僅通過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更好的管理,每年就能減少10億美元的住院治療和急診費用。

  目前,順義區醫院在院長劉峰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完成了物聯網AP在全院的覆蓋工程。趙躍華表示,下一步將開展各種基于物聯網的應用。

  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

  山東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另一家“鐘情”于物聯網應用的醫院。與順義區醫院不同,在院長王強看來,在新醫改的要求下,醫院能否科學高效地使用、運營和管理醫院的資產,這既關系到醫院管理水平和整體運營效率,也關系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安全。

  目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80%以上業務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包括HIS、PACS、EMR等40多個系統,在電子病歷質量控制、臨床路徑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做出自己的特色。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遇到的難題是,醫院設備資產種類繁多,產品更新速度快;管理分散、職能弱化、管控失據;管理過程不完善、統計歸口不統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數目不清等。

  王強表示,醫院總庫房記錄在案的資產僅占全院實際資產的20%,各類二級庫房的數據顯示了30%的資產,剩下50%的資產則散落在各樓層科室。無法摸清“家底”讓王強很頭疼。

  為此,醫院采用了醫惠科技集團開發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醫院資產管理系統,這套資產管理系統基于IBMMaximo和IBMRTAL產品平臺,應用了物聯網、信息集成、事件智能觸發和流程智能驅動技術,實現醫院資產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包括信息智能采集、事件流程驅動引擎和資產管理平臺三大平臺組件;實現了醫院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完善醫院人、財、物等各項醫療資源的計劃、使用、協調、監控、評價和績效考核的管理體系,以IT技術提升現代醫院管理水平和醫院資源合理化調配,有利于提高醫院服務和保障能力。

  醫療物聯網謹慎前行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使醫療監護設備無線化,最終的目標是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從而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加方便快捷、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物聯網技術在醫院的應用已經逐漸開展起來,北京市地壇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等醫院都陸續開展了此項目,涉及的應用包括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移動門診輸液系統、供應室質量追溯系統、ICU設備定位管理系統、醫院資產管理系統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