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這份令業界糾結兩年之久的《規劃》到底有何價值以及是否能夠得到順利推行與實施?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接受本網站記者專訪時表示:“《規劃》鼓勵多技術發展,這非常理性。如果對某項技術有所偏好,反而會存在問題”。
記者:為何《規劃》并未提及投入資金額度?
王秉剛:資金方面只是不說出來而已。花多少錢并不是目標,不是為了花完多少錢而工作,而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具體說到相關配套項目,每一項的資金肯定會細致安排。要先確定做什么事,再進行資金評估。所以配套具體政策先出臺,才能再具體到資金。
記者:您如何看待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被擺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
王秉剛:這非常對,有利于汽車工業的全面發展。當電池技術尚不成熟并需要大力發展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記者: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差距仍然很大,難以在短時間內追上國外先進水平,所以應繞開混合動力,大力發展純電動,對此您有何見解?
王秉剛:我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要加快汽車工業水平,促進技術進步,我們不能采取回避的方式。未來,混合動力將在很長時間內逐漸成為燃油車的主要技術。也許再過十幾年,純粹的燃油車都不好找了。因此,只要路上還行駛著燃油車,中國汽車工業不可能躲開混合動力技術。
就車企來說,也不會避開混合動力汽車。我知道大多數企業,都在埋頭深度研發混合動力技術。
記者: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的目標有可能實現嗎?
王秉剛:能否達到都很正常。這只是一個預期數據,并非嚴格的計劃。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記者:到2015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您覺得這個難度大嗎?
王秉剛:我認為難度很大,不過也并非無法實現。對企業來說,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包括傳統車節油率的提高,努力發展小型車、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在多項技術和產品發展的助推下,這個目標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所以這個指標帶有提綱挈領的意味,鼓勵車企既發展傳統車又發展新能源汽車。
記者: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規劃》提到要因地制宜建設慢速充電樁和公共快速充換電設施。您認為重點在哪里?
王秉剛:在基礎設施方面,我覺得應該根據不同的車型和不同的消費者需求來發展。應該從消費者的方便程度著手,而不是從企業怎么容易開發,怎么好控制來入手。如果不從消費者角度考慮的話,消費者也許根本不會接受。
對私人消費者來說,一般是白天用車,晚上充電,為什么要強調他們像用汽油車一樣,非得跑到充電站
充電呢?非常不方便,這就是我說的要從消費者角度去考慮。就我個人看來,能充電就盡量充電。因為換電方式投資額大,電池一般需要按照1.5倍去配備,無形中增加了成本。而羊毛總是出自羊身上。
不過換電也有適合的地方。有些車每天工作時間很長,沒時間充電的,可以嘗試換電模式。比如叉車,也許三班倒在用,所以換電可能合適一些。
記者:《規劃》還提到了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資。目前我國新能源推廣過程中,是否存在這個問題?
王秉剛:很多地方在推廣新能源汽車時,僅考慮政績問題,盲目上量,我非常反對。即使在試運營階段,也要考慮經濟型的問題。我非常反對不計成本的做一件還看不清具體方向的問題。因為發展初期需要調整的地方有很多,不能以量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