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行業10年來的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量變、積聚能力的前期準備,為下一步實現質變、完成由大變強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雖已是機械制造大國,但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發投入不足,關鍵零部件和工藝技術發展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先進技術和高端裝備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觀;產業增長方式較為粗放,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與工業發達國家同行相比差距明顯;現代產業體系尚未形成主導,產品實物經濟與制造服務經濟比例失衡;產業國際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利用全球資源和業內話語權與大國地位不匹配。這一點我們應當有個清醒的認識。
專家認為,現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還處在低層次競爭階段,在目前的市場態勢下,國內外企業除了在產品質量、可靠性、服務等方面比拼外,無形資產的較量也已經在另一個看不見的戰場上展開。品牌只有經得起市場的磨練,才能在用戶心中享有較高聲譽。應對價格戰的最佳利器就是價值營銷,將產品價值、服務價值和品牌價值三合為一。推行技術領先的發展戰略,始終強調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在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首要地位。通過產品的差異化創新,重整產品價值,擺脫產品同質化引起的價格競爭,要著重為客戶提供及時的、全方位的服務,通過服務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推出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來吸引更加廣泛的客戶,不斷開拓市場,只有這樣才能擺脫低層次競爭和利潤率逐年下滑的尷尬局面。
專家強調,未來的競爭將集中于產品的品質、品牌、銷售渠道、售后服務以及配套能力的綜合能力提升上。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研發、產品多元化以及全球化戰略布局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在激烈競爭中最終“強者恒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