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對海內鍛造行業的影響
1.經濟危機使鍛造企業再一次進行“洗牌”
因為全球經濟衰退,鑄件產品出口受阻,海內需求疲軟。目前的鑄件市場資源十分有限,在爭奪這些市場資源的過程中,一些產品質量優良、本錢低的企業將會勝出;部門規模小,資金短缺,以及產品質量和本錢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只能停產或半停產,假如經濟危機的時間再長一些,這些企業只能倒閉。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高診-材料價格已經使一批經營不善的鍛造企業倒閉,目前經濟危機將使中國的鍛造企業進行再一次洗牌。優越劣蘚-,從有利于中國鍛造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2.鑄件產品降價是大勢所趨
受診-材料價格大幅下挫的影響,鑄件產品全面降價是必定的趨勢。以2008年診-材料價格最高的月份為基礎計算,生鐵不含稅均勻市場價目前已降到2800元/t左右,下降了約40%;廢鋼降到2000元/t左右,下降了約53%;焦炭降為2400元/t左右,下降了約38%。依此計算,每噸鑄件的主要材料本錢降低了2000元以上,假如再考慮鐵合金降價因素,鑄件的本錢降的更多;同時,焦炭的降價還引起了熔煉本錢的降低。這個賬不只是鑄件出產企業清晰,鑄件用戶也會算,因此鑄件產品的降價浪潮不可避免,樞紐是我們鍛造企業如何運用聰明同用戶進行博弈,在新一輪價格談判中達到雙贏。
3.鍛造企業出產和經營的難題因素增加
經濟危機使鍛造材料的價格大幅下挫,好像給鍛造行業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總體來看,挑戰大于機遇。
現在看一下全國各地的鍛造企業,固然大部門企業非常不景氣,但仍舊有少部門企業還在滿負荷出產,也有盈利,為什么這些企業能抗得住經濟危機的沖擊?歸根結底是這些企業平時就練就了過硬的基本功,產品的質量和產品的本錢具有競爭力,牢固地捉住了用戶。
要抗過嚴冬,鍛造企業必需要強身健體。我公司根據以往的做法,就是在市場冷的時候使企業內部熱起來,利用時機練內功,主要采取了以下8項措施:
(1)抓緊時間開展技術培訓,進步員工的素質。
(2)針對以前出產中暴露出的產品質量題目進行立項攻關,降低產品的廢品率。
(3)開展鑄件工藝優化,進步工藝出品率。
(4)實施節能改造,降低能耗,降低產品本錢。
(5)公司營銷部分要嚴格按照訂單組織出產,避免造成產成品積存占用企業資金,或者形成死庫存造成鋪張。對于出產計劃鋪排,要貫徹“集中出產集中停”的診-則,在出產負荷不滿的情況下也要高效率,減少能源和燃料的鋪張。國外一些鍛造企業推行10×4工作制,即天天兩班,每班工作10h,每周工作4天。這種緊湊的出產組織方式值得我們海內鍛造企業的經營治理職員在目前這種不滿負荷出產狀態下鑒戒。
(6)利用供電的峰谷,平分時段電價,組織出產時,要留意躲峰就谷,把一些高耗能的工序,好比電爐熔煉、電爐退火等鋪排在電能的谷期進行,以節省能源用度。
(7)對庫存積存的產成品要想法主意促銷,避免形成呆死庫存;對呆死庫存要采取折價銷售等方式,盡可能變現,避免企業更大的損失。
(8)對不同用戶,根據其不同的資金和信用狀況確定不同的應收賬款額度和回款周期,對在此輪經濟危機中有可能倒閉破產企業的應收賬款,要派專人催收,并結正當律手段,挽回損失,規避風險。我們把這些措施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做到任務落實,責任落實,確保取得實效。
3.尋求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以渡難關
(1)鍛造企業要聯合起來,在中國鑄衆-的同一領導下,向國家有關部分申請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對鍛造企業的退稅政策,并從刺激海內經濟的角度出發,要爭取進步退稅比例。
目前各鍛造企業市場銷量和收入顯著減少,人工本錢又居高不下,大部門企業資金委曲只能夠維持現出產,發展改造資金基本枯竭,因此國家的退稅對鍛造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支撐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爭取新一輪的退稅政策。在目前國家急切但愿刺激海內經濟回升的大環境下,這種申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當然,鍛造行業的增值稅先征撤退退卻政策,我們不提倡“一刀切”,要根據企業的不同規模、節能減排的效果,以及對國家裝備制造業的支撐程度,確定不同的退稅比例,重點攙扶一批國家大中型骨干企業。
(2)海內的一些大型鍛造企業要聯合起來,呼吁政府有關部分依據國家節能減排、資源保護等政策,抓緊制定鍛造行業的準入尺度,動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同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相結合,逐漸淘蘚-資源消耗大、能源消耗高、污染嚴峻的小型鍛造企業,培養一批裝備精良、技術提高前輩、污染少及資源消耗低的大型鍛造企業,以支撐國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