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格局----從“兩頭小中間大”到“兩頭大中間小”。
⑴歷史延革--我國金屬材料流通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①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1949-1979),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特殊時期保證了國家的經濟建設,這一時期特點是:統一計劃、統一價格、統一分配、統一調撥的四統一體制;
②改革開放前22年(1979-2001),經歷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流通業的探索時期(1979-1988)——其特點是:雙軌制,鋼廠計劃內實行國家統一價,超計劃生產部分實行市場價、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度時期(1989-1993)——特點是逐步取消國家定價實行企業自主定價、金屬材料流通業全面發展時期(1994-2001)——特點是推出代理制,國企改制,原物資系統干部大量下海,鋼貿企業大發展;
③加入WTO以來,中國金屬材料流通業逐步進入融物流理念的現代流通階段,特點是:“以產頂進”(經批準的鋼廠將鋼材直銷給加工出口企業,免征17%增值稅)的后5年;多種所有制形式共生共長,現代物流模式出現,鋼鐵物流園、鋼貿城。
⑵流通方式現狀——“兩頭小中間大”。是指從鋼廠到緊固件生產企業直銷的比例較小,以海鹽地區近三年統計為例,鋼廠與緊固件生產企業直銷量占總量的比例分別為22%、27%、26%,三年平均為25%[嘉興(不含海鹽)、寧波地區相對要高2-3個百分點,溫州地區要低2-3%]。也就是75%的緊固件鋼鐵材料流通主要依靠各類貿易商(包括鋼廠的貿易機構中轉到用戶)完成。主要原因是:
1、大規模緊固件生產企業較少;
2、流通領域集中度太低,缺少大批發商、大物流商、大零售商;
3、鋼廠對緊固件用材料生產的無序競爭。
⑶流通發展趨勢--“兩頭大中間小”。“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產業和緊固件行業都面臨調整振興、由大變強的歷史發展機遇,緊固件鋼鐵生產企業和緊固件產品生產企業的集中度都會大大提高,與此相配套的流通模式也都將運營而生,未來緊固件鋼鐵材料流通的基本格局將從“兩頭小中間大”逐步發展為“兩頭大中間小”。具體發展方向是:
1、用供應鏈原理,組織由供應商、生產商、物流商、金融商、批發代理商等形成的供需聯盟;
2、創新的流通方式和手段,包括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傭金代理、聯盟經營等;
3、大鋼鐵貿易商的出現,從依靠關系、喝酒、哥們義氣發展為靠知識、管理、機制、人才、模式、網絡。
2、未來定位----從無序競爭到分工協作。
緊固件鋼鐵材料流通基本格局的變化,決定了流通中的各類主體角色也將發生變化:
⑴鋼鐵生產企業是緊固件鋼鐵材料流通的重要主體。
①將加快開發培育“門當戶對”的終端企業,逐步向以訂單定產的生產模式轉變;②加快發展營銷網絡(非自營)和完善管理;
③改革現有鋼廠貿易機構。
⑵緊固件產業發展需要專業大型鋼鐵流通平臺的出現。
①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
②能代表直接用戶的利益;
③機制、理念是領先的;
④參與者是互利共贏的。
⑶中小專業鋼鐵貿易商將重新定位。
①大型鋼貿平臺為主導、中小型流通企業為補充,是將來流通行業的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
②隨著宏觀調控的深入、鋼鐵生產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市場價格波動的幅度和頻率將會相對減少,簡單地做買賣貿易,生存空間將會被壓縮,因此多數專業鋼貿商將向鋼鐵貿易服務商方向轉化;
③現有部分借助鋼鐵貿易平臺,實際在從事“資本運作”的中小鋼鐵貿易商將逐步出局。
小結:緊固件鋼鐵材料流通基本格局和未來定位的轉變,為省協會聯合產業鏈各方,探索共同參與、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型商業模式的時機已初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