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標準普爾2月27日發布報告預計,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將進行更大規模、更大膽的海外并購,同時,也會有更多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
報告指出,中國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商儲備的大量資金使得并購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過去幾年,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營收基礎,并降低了去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的難度;同時,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以及競爭加劇也可能助推海外擴張計劃。
標普表示,盡管以營收衡量,中國機械工程行業在全球的排名不斷上升,但仍不具備制造核心部件的能力,運營上的此類缺陷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可能低于國際巨頭。因此,中國企業可能將海外擴張視為提高研發能力和改善全球網絡的一條捷徑,將改善地域多元化程度,并幫助滲透尚未開發的市場,這些都將是利于企業信用狀況的正面因素,但至少在兩三年內可能還不會實現。
標普指出,隨著海外擴張加速,由于潛在的執行風險,在起初的12-18個月左右時間內,實施并購的一些企業的利潤率可能比其他企業波動更大;如果企業主要依靠債務融資實行并購,則杠桿率可能大幅上升;此外,加入并購狂潮的一些企業可能面臨較高的執行風險,尤其是面臨較大的歐元區風險敞口或主要依靠債務融資實施并購的企業。但盡管面臨挑戰,增長前景依然誘人。標普預計,未來3-4年多數中國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商在海外市場創造的銷售收入將占到公司收入的30%。2011年上半年該比例僅為10%。
數據顯示,在2011年發布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上榜數突破10家,其中3家企業進入10強。今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正掀起全球機械領域的并購高潮,繼1月底三一重工(600031.SH)斥資27億元收購世界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德國企業普茨邁斯特之后,柳工(000528.SZ)也宣布斥資3.35億元并購波蘭工程機械企業HSW公司的工程機械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