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在規劃中,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規模有了新的口徑和目標要求: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
這一目標顯然與2009年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相關目標有很大的背離。
在2009年的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規定到2011年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要達到三個目標: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的產能要達到50萬輛;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要達到乘用車銷售的5%;一個是主要乘用車汽車企業要有經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實際情況卻與目標相距甚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都只有8000多輛。
或許,這個目標的制定有些超過了市場發展的現狀,但是,這次工業轉型升級的十二五規劃中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嗎?
雖然是累計銷量的50萬輛,但是,對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保有量來看,只有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百分百的增長才有達到2015年50萬輛的目標水平,或者說,2015年的年度產銷規模應該在20萬輛上下。
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著新能源汽車購買與充電設施的矛盾,因此,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打開還有著很大的難度。
對于私人消費者來說,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前提必須是有充足的充電設施。然而充電設施的建設企業卻認為,充電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必須以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達到一定規模為前提。
我們要想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解決上面的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矛盾。
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于新能源汽車目標的規定為什么沒有實現,因素之一就是這對矛盾沒有很好得以解決。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規模展開必須打開乘用車市場。但是我們的過去過于重視了商用車市場。特別是對于城市的公交系統用車進行了重點培育。
但是公交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化,顯然不能給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市場提供更多的參考。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新能源汽車市場就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要想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瓶頸,必須展現全新的思維和模式。
不過,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么會有2009年汽車產業規劃目標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新的50萬輛目標如何避免再次落入這種目標陷阱?
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剛出臺以后,當年的上海車展現場就出現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場面。幾乎所有的企業展臺都擺上了新能源汽車。一夜之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出現了火爆的“繁榮”場面。
及至在以后啟動的十城千輛的項目中,各個地方政府高調的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目標的落實情況,也讓人感覺到中國一個新能源汽車時代好像就要到來了。
但是,一切都是幻想。現實擊碎了我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夢想。要想讓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很大的突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從一些地方政府對外公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目標數據來看,201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好像再次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因為這個數據已經超過了8萬輛。
這是一個新的泡沫?還是一個現實的良好開端?
新能源汽車發展應該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現在卻已經演變成一個行政目標的落實。
當地方政府公布自己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的時候,只是在履行著一個地方政府對上級政策的貫徹落實的行政功能。他們更關心的是做了什么,對于未來的效果卻很少關注。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聽到過有地方政府為沒有完成新能源汽車市場目標而受到問責的案例。
中國計劃生育為什么能夠成功?關鍵在于計劃生育實行一票復決。如果發現有超生現象,當地政府一把手就地免職。
在這種近乎苛刻的行政問責制度下,才有了計劃生育今天的成績。
新能源汽車市場要想取得重大的發展,必須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的獎懲與新能源目標完成情況掛鉤。一旦制定的計劃目標不能完成,負責人將受到工資報酬、職務升遷的影響。
這樣做的好處是,這從源頭就杜絕了新能源汽車計劃的泡沫。因為在嚴格的問責制度下,相關負責人必須考慮新能源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新能源目標。
不僅如此,汽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本身也有著很大的隨意性。
為什么在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以后的上海車展出現了那么多的新能源汽車?就是許多汽車企業也將自己看做了一個準行政部門,準行政部門的特點就是將上級政府的市場目標作為企業行為的準則,并加以貫徹落實。
而這種貫徹落實往往突出形式上的轟轟烈烈,而很少強調實際情況的真正效果。
據有媒體援引一份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共有75家汽車生產企業的361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2011年,列入推薦目錄的車型共生產12784輛,其中商用車生產5722輛,乘用車生產7062輛。
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車型只是生產35輛,每一家企業只生產了170輛。
這就是企業市場行為行政化的結果。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已經遭遇了諸多的挫折和困難。我們必須很好反思過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的完成才能消除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