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5年開局:汽車行業的新動向與未來展望

時間:2025-01-15

來源:電子技術應用

導語:2025 年,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行業蓄勢待發的同時,幾大重要趨勢愈發顯現,比如汽車行業的重點正在轉向人工智能領域,軟件定義汽車將備受青睞, 5G乃至將來6G 無線網絡在汽車行業應用的普及,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將持續上升,電池技術的加速迭代升級等等。

  2025 年,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行業蓄勢待發的同時,幾大重要趨勢愈發顯現,比如汽車行業的重點正在轉向人工智能領域,軟件定義汽車將備受青睞, 5G乃至將來6G 無線網絡在汽車行業應用的普及,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將持續上升,電池技術的加速迭代升級等等。是德科技電動汽車與能源解決方案戰略規劃經理 Cecile Loison 和 是德科技軟件定義汽車解決方案戰略規劃經理 Ken Horne 在本文中就相關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是德科技軟件定義汽車解決方案戰略規劃經理Ken Horne:

  自動駕駛接受實戰檢驗

  目前市面上的汽車具有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其中大多數汽車具有L2級或者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一些高端車型具有L3級自動駕駛功能。然而,有關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人們開始接受以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漸進演化的方式來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而不是直接追求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能力。ADAS 采用自動化技術,包括傳感器和攝像頭,來檢測附近的障礙物或駕駛員的操作失誤,并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提高汽車行駛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業界廣泛認為完全自動駕駛是一個長期目標,而ADAS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視為是通往完全自動駕駛的催化劑。

  軟件定義汽車獲得青睞

  向電動汽車(EV)的過渡和轉型有助于推動軟件定義汽車(SDV)架構的普及,因為電動車型經常適用這些平臺。將 SDV 功能集成到電動汽車中,有助于加快這兩種技術在市場上的應用和普及。然而,傳統的OEM廠商在轉向軟件定義汽車時面臨著壓力,不過造車新勢力卻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

  需要克服的一個關鍵挑戰是,消費者是否能夠接受從傳統的“一次性交費”模式向“付費訂閱”的模式轉變,即提供定期的軟件更新和增加新功能。這些軟件更新對于確保軟件定義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安全而言十分必要,這也將促進軟件定義汽車的廣泛應用。對于OEM廠商來說,通過空中下載技術(OTA)進行軟件升級,從而為汽車增加新功能并提升性能的能力,將為他們帶來創造新定期收入的機會,同時還能使汽車保持最新狀態。未來幾年的走向將決定 SDV 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智能汽車和5G/6G無線網絡

  盡管最初有關5G 的討論頗多,但是目前汽車行業已經逐漸接受了這種無線網絡的應用。隨著 5G 網絡的普及乃至將來向6G 網絡的演進,采用OTA技術進行軟件升級以及在量產交付之后為汽車添加新功能將成為現實。在這方面,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支持上述軟件更新和服務升級。

  出行即服務模式轉向城市網絡比較簡單的都市

  出行即服務(MaaS)將各種交通出行方式和服務整合為一種可以按需訪問的一體化服務平臺中,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被譽為交通出行領域的未來。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嘗試之后, 戰略重點開始轉變,聚焦于在鳳凰城、米爾頓凱恩斯、維也納、赫爾辛基和新加坡等城市網絡較為簡單的城市部署出行即服務模式,然后再擴展到舊金山、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等城市網絡較為復雜的大都市。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其執行廣泛的測試對推動這些舉措的成功而言至關重要。

  汽車行業的重點轉向人工智能領域

  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分析和挖掘車輛目前產生的大量數據,從而改進汽車的設計和性能。不過,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得到充分解決之前,其應用將會受到限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汽車制造商將利用人工智能來驗證自動駕駛軟件中使用的人工智能算法是否安全、可信。這就需要有一支“AI交警”來提供幫助和支持,監管汽車行業對人工智能的使用。

  是德科技電動汽車和能源解決方案戰略規劃經理Cecile Loison:

  電動汽車的普及

  在一些地區,距離完全禁售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內燃機汽車的最后期限已不到十年,但實現這一里程碑的進展各不相同。在這方面,歐盟一直走在前列,而中國則專注于大規模生產小型、經濟實用型的電動汽車,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美國的進展則較為緩慢,在充電網絡完全建成、電池技術更加成熟之前,美國更傾向于采用混合動力汽車。這也限制了電動汽車在長途卡車運輸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的行業中的應用。

  電動汽車產業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內燃機被逐步淘汰以幫助減少碳排放,汽車行業將探索鋰離子電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可能性和潛力。其中,歐洲和中國擁有廣泛的回收再利用基礎設施,將引領這一潮流。在其他地區,推廣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更具挑戰性,進展可能會非常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可再生能源轉型,前路面臨挑戰

  在廣泛采用可再生能源之前,仍有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克服。特別是,如果無法滿足工業應用對儲能的需求以及對混合儲能的需求,將會限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進程。氫能作為能源載體的廣泛用途及其促進低碳化的能力,將推動業界研究和探索如何幫助和支持整個社會向清潔能源撬動的經濟過渡。

  電池技術不斷迭代進步

  盡管取得了許多進展和創新成果,但電池技術仍未達到大規模量產的程度,需要不斷進行測試和改進。重點在于評估新的電池化學成分,以提高其功率、減輕重量和優化成本。

  預計整個價值鏈中的電池組設計和制造工藝都將在創新驅動下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新的電池技術和電池化學成分對測試要求和方法提出了挑戰,需要在測試中集成更先進的 Al 算法和預測性數據分析。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