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程機械繼續加強轉型升級步伐

時間:2012-01-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以驚人的速度飛快的發展著,這十年被國人譽為工程機械的“黃金十年”。

      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以驚人的速度飛快的發展著,這十年被國人譽為工程機械的“黃金十年”。我國工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1.69萬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14.38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3.86%。2009年,我國機械工業以1.5萬億美元的銷售額,超過日本和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機械制造大國。然而,中國是工程機械大國卻不工程機械強國,基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等方面受制于人,70%的利潤被進口基礎件所吞噬,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發展必由之路。隨著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出口難度加大、產能過剩壓力難消、內部競爭更趨激烈等現狀,在市場大環境并不利好的情況下,工程機械企業始加大服務及科研力度,依靠自主創新向高端產品升級邁進。

      目前我國機械行業204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收入比僅為2%左右,與美國245家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占比6%的水準相比,我國機械行業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從發達國家的行業發展經驗看,研發投入大幅提升的企業在接下來的5-10年里,其經營業績以及盈利水平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超額回報也較研發投入不足的公司高很多。

      為了改善產品技術薄弱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各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多,科研力量不斷加強。如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奠基以來,在江蘇省科技廳和財政廳的重點支持和徐工集團的積極努力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工程機械技術研發機構;紅星機器去年成立的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各項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柳工股份今年被科技部批準成為我國惟一的“土方機械行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土方機械行業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的重要基地,代表了我國土方機械行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流水平。小松投資建立的全球一流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發展中心——小松中國產品技術發展中心日前在常州建成開業。

      我國裝備制造業現有人均產出低、資源消耗大、可持續性不足,技術升級勢在必行。在未來工程機械技術研發升級的道路上,核心零部件、節能減排及智能裝備制造將成為三顆明亮之星,照亮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術發展前行道路。

      裝備制造產業層次提升

      據了解,目前美國和日本裝備制造業規模分別為1.5萬億美元和1.2萬億美元,雖然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規模已經越過2萬億美元大關,位居世界第一,但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卻十分突出。如在高端裝備領域,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等關鍵技術與設備仍需依靠進口,所生產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而且,隨著原材料價格與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中小企業面臨巨大壓力,改造傳統裝備制造業已迫在眉睫。蒸汽式烘干機,水泥生產設備

      作為裝備制造業金字塔尖的智能裝備,對于我國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是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作為裝備制造業中發展潛力最大的智能裝備,將成為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邁向“高精尖”的最主要力量。

      專家指出,在國家“十二五”重大攻關項目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在智能制造裝備方面已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如大型、重型、極端制造裝備與數控機床領域,以及一些基礎功能部件、數控系統、切削刀具及切削技術等,我國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短。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旭靜認為,當前國家針對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推出的多項政策,將從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和集成化等方面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走向高端市場。

       核心零部件技術有所突破

      長期以來,配套件核心技術一直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塊心病。經過多年努力,國產軸承、齒輪、緊固件等機械基礎件國內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65%,中低端產品基本可以自主解決,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高端主機的快速發展使得高端“三基”產品跟不上主機配套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

       2011年11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是裝備制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水平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三基”規劃的出臺,成為今年裝備制造行業內的一件大事,提振了行業信心。三一重工、徐工集團、柳工集團等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開始大量投入資金和科研力量,積極開展基礎零部件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國內液壓元件的產量達1.86億件,同比增長61.05%。與此同時,我國關鍵基礎零部件攻關也在多個領域屢有新突破。高端液壓件國產化進程初露曙光;涉及自動化儀表行業的高端壓力變頻器技術取得實質性進展;超高壓交直流絕緣套管及變壓器出線裝置、天然氣長輸管線和大型火電及核電設備閥門、核電裝置用高端密封件等也都有很大突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