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監管部門先后3次針對不同地區進行上網電價的調整,最后一次平均3分錢的漲價幅度非常給力,給火電企業帶來了扭虧的希望。
而之所以多次漲價,緣由很簡單,曾經被冠以“電老虎”之稱的電力行業隨著近幾年尤其是2011年的巨虧已威風不如當年,伴隨著的則是一系列虧損的數字。
雖然2011年全年五大電力集團的生產數據還沒有看到,但從上半年的數據中足以管中窺豹。中電聯全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稱,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2011年上半年火電生產虧損153.8億元,同比增虧95.2億元。
巨虧之下,煤價持續上漲電價漲幅緩慢成為主要原因,十年前,一千度電平均價格為335元,十年后只漲到了410元。
上下游明顯不對等的漲幅變化則是市場煤,計劃電帶來的最直觀的表現,火電的虧損再所難免。而體制也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發改委及時的出拳就變得很有必要。前兩次部分地區的微調價,多數火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而第三調價后,多家電廠紛紛表示若煤價沒有繼續跟漲,上網電價提價的幅度可以使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在高煤價、高財務費用的重負下,以火電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火電企業在2011年卻寧愿關停機組,也不愿發電。可見火電行業性的虧損已經非常嚴重。
然而,體制上的矛盾得到解決一時半會還是無法實現的。
雖然行政上的干預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但最起碼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使火電企業能夠一步步走出循環虧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