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效應是實現高效運轉的必要條件嗎?這一切都要取決于當時的情況。例如,亞馬遜并沒有在每個地方建固定的書店,卻享有世界聲譽,并擁有巨大的經濟規模,這種輻射式的商業經營模式已被全世界所認可。然而,當地球的生存環境發生巨大改變時,曾經統治地球數百萬年的強大的恐龍卻最終被最小的原始哺乳動物取代了。
我們不禁要問: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電網產業格局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按照互聯網產業的邏輯來考慮未來的格局智能電網,智能電網是否被亦會被巨頭所統治,是否會有新的行業領袖出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否仍是只由一些歷史悠久的企業來進行投資并處于領導地位,其它的競爭者是否有機會脫穎而出?
游戲才剛剛開始,我們還很難做出判斷,就目前而言,似乎兩者兼而有之。一方面,每天都會涌現出新東西、新事物,并有可能成為新的寵兒;另一方面,巨型的、強勢的事物卻在毫無懸念的吞噬著弱勢的群體。
今年早些時候,東芝公司以高達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蘭吉爾計量公司。最近,IBM正在收購為政府社會福利項目開發軟件的CuramSoftware,該公司是IBM未曾公開的長期合作伙伴,并致力于幫助城市和政府改變他們與市民溝通交流的方式,提高其效率。
科技巨頭西門子投擲大量資金以鞏固其在智能電網和清潔能源領域的地位。上個月,又進一步增持了英國海洋能源洋流渦輪機公司的股份,與之前公布的儀表數據管理公司相比,其份量更大。
根據協議,預計將于本月晚些時候完成,至此,西門子將會采用eMeter的軟件。
"城市和公共事業對高效電源供應網絡的需求不斷增加,使這次收購顯得尤為重要",西門子城市基礎設施智能電網部的首席執行官JanMrosik說。
從商業效率的角度來看,科技巨頭顯然是在不斷擴張,并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