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風電等新能源曾經都是暴利的熱門行業,深受投資者青睞。而當前存在投資過剩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新能源行業進入“嚴冬”……
破產傳言頻現新能源進入寒冬?
2011年10月18日晚間,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德)突然傳出“申請破產”的消息,委實令業界震撼,但公司方面隨即否認。尚德電力并非孤例,十幾天前,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維)亦被傳言“申請破產保護”,賽維方面隨即予以反駁。
“破產”,未免扎眼了些—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9月初美國光伏組件供應商Solyndra宣布關閉生產工廠并申請破產(一個月內的第三起光伏企業破產事件),但國內光伏行業的不景氣,卻是人所共睹。
另一個新能源寵兒—風力發電的日子也不好過,市場需求正在明顯減少,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風電機組整機的造價已從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3000元/千瓦,利潤微薄。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風機積壓在倉庫里賣不出去,賣出去的也回款困難。即便華銳風電、金風科技這樣的巨頭,也利潤大跌、庫存高企,前者更因設備事故頻發,各類麻煩纏身。
今年初,許多新能源玩家們還處于大干快上、信心爆棚狀態,隨后一路滑落谷底,如今他們正守著積壓的風機、破敗的風場和成堆的電池片暗自發愁。資金鏈緊張,瀕臨停工停產甚至破產倒閉的危險……這些象征著沒落與頹廢的關鍵詞,首次被加之于曾經籠罩明星光環的新能源行業。
產能過剩、行業增速迅速下滑,是可以看得到的新能源行業遭遇寒流的兩大主因。此外,它也與政府失去對新能源行業的熱情有關,如今,政策更多側重于對這一行業的監管、規范,乃至“降溫”。
經過“十一五”的狂飆突進,新能源行業正迎來艱難的調整期,內外交困。
新能源入冬不冷離春天還有多遠?
多晶硅、風電等新能源曾經都是暴利的熱門行業,深受創投青睞。但是當前存在投資過剩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新能源行業進入“嚴冬”,大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對于近年來如同過山車一樣的新能源行業,在昨日的“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創投發展戰略高峰論壇”上,數位創業投資家均表示,長遠來看,仍然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
深圳市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闞治東表示,他們投資的兩家新能源公司已在海內外上市。在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上,闞治東認為,因為資源的有限性、氣候變暖、國內交通運力等因素,繼續靠火電增加滿足對電力需求已經行不通。當前新能源中的風能利用、太陽能利用等行業遇到一些困難只是暫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的利用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同時未來在繼續尋求新的能源方面也有很大空間。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闞治東的觀點得到在場嘉賓一致認同。對于新能源尤其是風能光伏產業處在“冬天”的現狀,深圳市悅享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吉清說,“這個‘冬天’不太冷,對于整個行業來講不一定是壞事。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相比之下現在有更大更多的機會發現好的企業。”吉清說,他現在更看好光伏產業,在“冬天”里,光伏企業要做好產業整合準備,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成本。吉清更青睞光伏產業全產業鏈的企業。
東方富海總裁程厚博說,“我們年初正在籌備新能源基金,這段時間還是比較煎熬”。對于眼下的應對策劃,魯信創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功臣表示,在新能源發展的問題上應該繼續擴大思路。除了發展新能源外,同時應該重視能源節約性使用,以及開發區域性的能源。李功臣認為,核能的作用不可替代,也是可以關注的重點行業。據悉,魯信創投]正在跟蹤考察一些節能減排、垃圾處理項目等。
深圳市大正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迅說,除了光伏產業、風能,也關注其他新能源項目,例如薄膜的投資項目。
原料市場依賴海外中國企業急需內外突破
“當前,歐美主要市場經濟前景不確定,再加上財政緊張,一些國家收緊了對新能源的扶持政策,讓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應用市場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新能源出口企業發展更為困難。”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轉型期已經來臨。
在詹曉寧看來,要度過此次轉型期,國內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的企業要加大在海外的投資步伐。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可以享受東道國的各種優惠政策,可以更有效的打開東道國市場,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市場應引起國內企業關注。很多國內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對外投資,收購、兼并歐美技術型中小企業,彌補自身不足。
“風電場由內陸向沿海地區轉移是一種趨勢,而沿海地區特別是海上地區的風力條件對風機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國內風電企業要在市場中取勝,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是關鍵。”上述全球知名風電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在新區的生產基地可以生產全球最領先的風機產品,這讓我們對應對目前的市場變化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