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集團2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今我國風電行業披露私募股權基金(PE)投資案例24起,獲得投資金額為5.9億美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為2460.2萬美元。
投中集團統計,2010年我國風電行業共披露投資案例4起,披露投資金額達2.8億美元,占近五年風電行業私募融資總規模的47.46%,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我國風電行業披露了3起PE投資案例,披露投資金額為0.6234億美元。
資本市場方面,2007年至今,我國共有8家風電行業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實現IPO,累計融資金額達49.72億美元。
2010年是我國風電企業上市高峰,有6家風電企業分別于深交所、港交所以及紐交所實現IPO,融資金額達25.11億美元,占近五年風電行業IPO融資總規模的50.5%。2011年至今,我國共有華銳風電、華能新能源兩家風電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總融資額約23億美元。
“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行業發展迅猛,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2010年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已高達44733兆瓦,超躍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風電裝機國。但風電行業驚人的“中國速度”背后,產能過剩、價格惡性競爭、研發能力不足、設備質量難以保證以及并網適應性差等一系列問題集中凸顯。
今年以來,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全行業出現疲軟態勢,不少上市公司出現明顯的業績下滑。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商華銳風電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01億元,同比下降48.51%。金風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15億元,同比下降59.85%。湘電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26億元,同比下降18.32%。
與之相伴的是,企業估值大幅下滑。2011年1月13日華銳風電登陸上交所,但頂著“主板最貴A股”光環上市的華銳風電,開盤即跌破90元/股的發行價。截至11月24日收盤,華銳風電股價報收20.68元/股,較發行價折價近80%。
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認為,我國風電行業在經過近五年迅猛發展之后開始回歸理性,由速度、規模導向型發展轉向質量、效率導向型發展,是風電行業的必然趨勢。
李玲表示,在國內能源供需矛盾越來越嚴重和電力需求上升的情況下,風力發電在減輕環境污染、調整能源結構和解決偏遠地區居民用電問題等方面作用突出,因此從長遠看風電行業的前景仍值得期待。從產業鏈看,風電整機制造、風電場運營由于產能過剩、國企壟斷等原因相對缺乏投資空間,而高技術零部件特別是風電變流器存在一定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