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企的產業地位,《中國企業報》在《國企主導與國家崛起的歷史視野》、《中國企業開啟大航天時代》、《京滬高鐵: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文章做了相應闡述。本文是對上述文章的重新梳理,以饗讀者。
不難發現,任何一次重大的戰略技術升級、高端產業推進都會閃動著央企的身影。中央民族大學經濟管理系教授楊曦輝認為,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是指它一般不以追求利潤為首要目標,其發展直接關系著國家的安全和戰略目標的實現,體現為國家的實力對抗。因此,在戰略性高技術產業中,只有主要依靠國有企業來肩負起增強其產業競爭力的重任。
數據顯示,2009年中央企業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0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共3項,全部由中央企業獲得。2009年,中央企業專利申請39203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9993項,占申請總量的51%,遠高于26.1%的國內平均水平。授權發明專利4891項,占授權總量的23.9%,高于13%的國內平均水平。
專家表示,央企是產業鏈當中的排頭兵,應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未來緊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興產業發展潮流的進程中,中央企業擔負著重大責任,還須充分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航天推進劑
11月8日16時40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指揮各參試崗位,對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組合體的第二次交會對接實施流程進行了協同配合演練。演練結果表明,二次對接實施流程正確、可行,各崗位監視判斷及時準確,協同配合高效、順暢。
中國獨立推行自主航天事業,為在未來的太空資源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向國內外展示中國“太空強國”地位,顯示中國發展的科技實力。這種自信從何而來?從中國企業的科技實力而來。
面對今年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為代表的重大宇航發射及科研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11所廣大干部職工通過對宇航型號質量與可靠性的再認識、再分析、再驗證,徹底解決影響成功的關鍵瓶頸和薄弱環節,提高產品質量,確保高強密度宇航發射任務的全面完成。
有專家表示,兩大航天集團成為我國航天產業發展主要載體。航天產業屬于投入產出比大、技術壁壘高、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目前主要集中在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軍工集團,兩大軍工集團聚集了我國航天產業90%的資源、人才以及扶持政策,隨著我國航天產業軍用轉向民用和商用,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團將成為航天產業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載體。
實際上神舟八號、天宮一號涉及的公司數量眾多。從中國建材集團獲悉,繼四項技術成果成功應用到“天宮一號”上,所屬中國建材總院、哈玻院、鐘表所的六項技術成果也成功應用到“神舟八號”飛船,分別是中國建材總院研制的姿態控制系統石英玻璃、太陽能電池蓋片,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研制的推進艙承力截錐、軌道艙安裝支板和安裝支架以及西安鐘表所研制的返回系統362時間控制器。
高鐵加速器
高鐵建設更像是一場央企集團軍的兵團大戰。
作為專門負責京滬高鐵建設和運營的市場主體,京滬高鐵公司于2007年12月27日在北京正式組建。京滬高鐵公司的最大股東是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持股56.267%。其他股東按照持股比例,依次是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建投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而參與京滬高鐵建設的10萬大軍,不僅包括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等央企,也包括為鐵路提供重型鋼軌和為機車提供車軸等配件的生產廠家,如攀鋼、鞍鋼、包鋼和武鋼等大型國企。
正是參建企業展現出的巨大創造力,使得京滬高鐵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京滬高鐵是高鐵技術的集大成者?!敝袊F建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京滬高鐵副指揮長郭志勇介紹,在汲取京津城際高鐵、武廣高鐵等既有高鐵線路的建設經驗基礎上,京滬高鐵的線下工程技術又有了新飛躍。
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表示:“高速鐵路是復雜的巨系統,它的標準高,施工難度大,通過技術創新和在建設過程中強力推進標準化,包括機械化、專業化、工廠化、信息化,以‘四化’支撐攻克難題,使得工程質量和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